2)第006章 策论_明末立志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张世恒的策论很有见地。

  臣看兵书,大军会战,云台上的传令兵挥旗,即可调动军队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等战术动作,数万大军如臂挥指。

  如今小旗,总旗,把总,千总,甚至守备,游击等军官八成是文盲。军队除了一窝蜂压上,根本打不出任何战术。朝廷大军对东虏败多胜少皆因如此。”

  崇祯心想不能听定国公的一面之词,国家存亡在戎在祀,妄动军制是亡国之举。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崇祯接着说出第二个策论题目。

  “试抡唐朝折冲府,和本朝卫所制的优缺点。”

  张世恒提笔写道。

  唐朝府兵对门第要求较高。开元时拥有三百亩以上土地的家庭,才可申请成为府兵。

  一人当兵免三百亩田赋。府兵皆脱产终日练习马术,兵器。府兵出征自备铠甲,马匹,兵器,装备非常精良,战斗力非常强悍,经常打出以少胜多的战役。

  府兵制败于唐朝穷兵黩武,开拓的土地统治还未稳固,就开始下一轮开拓。

  唐朝先后设立了安西,安东,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各大都护府都有用兵权,皆执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如高仙芝在任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时,就灭了大小勃律国毁其宗庙并入唐土,

  后又灭了石国,直到恒罗斯之战失败后才暂时停止向外扩张。

  唐军常年用兵之下,府兵人数捉襟见肘。

  折冲府从唐朝开元年间的二百七十三个,扩充到天宝年间的六百零三个。

  最终因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老兵几十年戍边不能归家,战争频繁府兵伤亡惨重,兵员得不到补充等原因,安史之乱后全面崩溃。

  本朝卫所制的优点就是便宜,军户得到朝廷授田后免交田赋,也免了劳役以及苛捐杂税。只需出一丁当兵即可。

  如果军户家不出丁当兵,则每年要缴纳给卫所十八石粮食。三十亩地缴纳十八石粮食,和佃户给地主的地租相仿佛。

  相当于朝廷每年用十八石粮食,雇佣了一名士兵,这个用兵成本可比府兵要便宜多了。

  卫所制的缺点也因便宜而起。军户家只有三十亩地,根本无力供养一个全脱产终日练习武艺的士兵。马匹,盔甲,等装备更是置办不起。

  卫所兵不能算是专业士兵,比农民强点有限,还不如矿工战斗力高。

  守城,或者剿匪还能将就,野战就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士兵是一种职业,专业技能是在战场上,用最有效率的手段杀敌。绝不是放下锄头的农民能担任的。

  要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必须提高卫所兵丁的待遇,让其可以全脱产,每日只做一件事,练习杀敌本领。故兵贵精不贵多。

  崇祯看完张世恒的策论后,没有再出第三道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纸上策论写得再好,实际应用中也会有无数的困难和意外。

  知道张世恒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就足够了。至于是否才堪大用,还得从具体任事上看。

  其它武举写的策论,包括那个在武艺考核上力压张世恒的王来聘。都是泛泛之辈,起码不经历练皆不能用。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