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美国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晓峰为什么会忽然前往美国呢?原因只有一个,引进技术,尤其是要引进海军方面迫切需要的技术。比如说轮机、比如说火炮、比如说火控。

  当然,李晓峰最重要的也是在尝试一种可能,能不能引进一批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按照之前李晓峰跟斯大林达成的协议,33型驱逐舰和35型巡洋舰工程必须要上马了,如果想在34或者35年就开始建造工作,此时已经必须要引进技术了。尤其是那个35型巡洋舰工程,斯大林是相当的重视,一而再的催促,让某仙人烦不胜烦。

  巧合得很,在1933年,美国人正好完成了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并且元老院已经拨款准备开始建造。如果能全套引进布鲁克林级的技术,对于苏联而言,不管是重巡还是轻巡都有着落了布鲁克林的重训版就是威奇塔。

  不光是巡洋舰有了着落,连带着驱逐舰的问题也能一起解决,对当时的苏联而言,锅炉依然是老式的,而美国人已经搞定了带节油器的进气直喷技术,舰体上大量的应用了电焊,至于火力控制系统更是甩苏联几条街。

  比如著名的mk12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极其附属的mk37火控系统该系统1936年开发,1939年列装,可以发现并跟踪速度在740千米每小时以内的空中目标。并引导火炮进行射击。而当年苏联从意大利引进的中央射击计算仪也不能有效的发现敌机,更别提跟踪和射击了。

  当年,1933年不管是mk12火炮还是很牛逼的mk37火控都没有发明出来。其中mk12要1934年才搞定。这个问题不大,但是mk37火控系统就有点悬,不过李晓峰相信如果用真金白银开路,备受经济危机折磨的美国公司应该很乐意为苏联开发一款类似于mk37的火控系统。并且在这个方面诺基亚公司也不是一事无成,至少磁控管诺基亚公司就基本搞定了,领先了世界差不多5年左右,现在诺基亚公司差的是集成和具体的工艺生产问题。不然刊用的海基雷达早就搞定了。

  美国人在雷达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领域,实际上在这个年月并不是世界一流的。和美国的国际政策一样,美国企业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并不大。直到二战爆发,由英国表兄进行了技术输血之后,才借助发达的基础技术储备和工业能力一跃而起。

  而现在。诺基亚不缺尖端技术,但是缺少能将这些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基础,这时候跟美国人合作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至少李晓峰有信心在两到三年内拿出不比mk4雷达差的火控雷达,甚至因为有了磁控管,性能还会优于原版的mk4雷达。

  不过想要说服美国人,难点也不少,因为两国政府的关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