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 目标克纳本(中)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丹麦都哥本哈根的最南端,波罗的海的浪潮拍打着海岸的峭壁,在脚下那阵阵激起的飞沫映衬下,一座破旧的小教堂显得巍然而孤寂。,也许在几百年前他见证了北欧海盗的强大,而现在它除了无声的抗议纳粹的侵略什么也做不了。

  在小教堂的另一侧,一排不显眼的石头平房相连而卧,斑驳的墙灰和通身缠绕的蔓藤,让它们看起来像古建筑一样苍凉。

  这里却并不苍凉,在入侵了丹麦之后,德国人就立刻将这排平房改造成了无线电监听站。从入侵波兰开始,德军就高度重视无线电技术,为了获取敌人的机密,大量开始建造监听设施。

  比如哥本哈根的这一座,主要就是监听波罗的海东边以及瑞典的无线电信号。监听站的标准称谓是固定截收站,代号一般都是“某某气象站”,比如这一座就叫哥本哈根气象站。

  在哥本哈根气象站里,各种监听设施是应有尽有,无线电收报室、侧向控制室、资料分析室、通信室、行政管理处、会议室、应急厨房、休息室、储藏室……动力和供暖系统隐藏在地下室,汽车库和士兵营房分布在平房附近。“气象站”的房顶上还耸立着一座高高的木塔,支撑着闪闪亮的蜘蛛网一般的天线。

  巴巴罗萨行动开展以来,哥本哈根气象站截获了红军相当多的无线电信号,比如红军的大功率电台传递的情报,比如红军空军同地面塔台的交流。但是在8月1日这一天。他们用最简单的办法获得了最重要的情报。

  尽管红军远程航空兵机群采取了严格的无线电管制。从起飞开始所有飞机上的无线电一律予以关闭。但是驻扎在柯尼斯堡的红军地面指挥人员在攻击机群起飞之后,不可避免的要向总参谋部空军作战部以及军委去一条简短的密码通讯,告之“断腿二号”行动已经按计划展开。

  差不多就在这封电报抵达莫斯科的同时,它就被哥本哈根气象站截获了,平房里不乏德国最好的密码专家,他们很快就把密电还原成清晰的文本,并迅递交给站长。

  文本表明,红军的轰炸机群刚刚从柯尼斯堡出前往波罗的海。目的地不明,不过飞机数量不小,而且型号都是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年轻的站长立刻向所有可能遭受袭击地区的防空指挥部出明确的警告,其中就包括克纳本。

  试图达成“奇袭”的长程攻击一开始就暴露了行踪,可以说哥本哈根气象站居功至伟。而且很快,德国的索菲亚雷达也捕捉到了机群的影子,不过让德国空军很尴尬的是,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战斗机能够升空拦截,原因是飞机和飞行员都被抽调一空了。可以说李晓峰的欺骗计划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欺骗计划。后果将不堪设想。

  奥斯6,德国空军驻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