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话难听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壳虽小,但是却能看出大问题来。同一种弹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的时代进行生产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别。并且同一种弹药还有不同的弹种,这其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仅仅从口径上了解弹药,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毫米口径的弹药,就有两种,全威力弹,中间威力弹。毫米,但是长度、威力、弹丸重量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能说他们一样吗?

  同样的,回到问题本身,李晓峰从聚宝盆里购买的是九毫米帕弹版本的乌兹,虽然是通用帕弹,但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帕弹和二十世纪中叶的帕弹,德国生产的帕弹和后来北约标准制式的帕弹,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仅仅从弹壳来说,1917年德国生产的帕弹,用的是黄铜弹壳,而某仙人为了节约仙力,装备特科的用的是覆铜钢壳,这两者的差别就太大了。铜的延展性肯定是比钢材要好,所以用铜壳弹天然的便于抽壳,而且还可以复装。钢壳,包括覆铜钢壳这方面的性能都要差一些。

  当然,覆铜钢壳在性能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肯定是比铜要低的,对于仙力不富裕的李晓峰来说,弹药这种消耗品。能节省一点还是节省一点比较好。

  你问为什么不直接生产这种弹药。而是用仙力去买?原因很简单。沙俄不接受这个口径,根本就不生产帕弹,北方工业倒是从瑞典引进了帕弹的生产线,不过想要投入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不管是红鹰团、彼得巴普洛夫团还是特科,所使用的帕弹都只能由某仙人自己提供。

  也就是特科任务性质特殊,而且弹药消耗量不是特别大,某仙人才咬牙供应了覆铜钢壳弹。像红鹰团和彼得巴普洛夫这种耗弹大户,李晓峰提供的是性能更差的涂漆钢壳弹。

  而眼下,敌人遗留下来的弹壳无疑都是黄铜的,这肯定不是特科和彼得巴普洛夫团所使用的那一种。而正是这一点,让整件案子拨云见月了。

  在1917年,帕弹的使用范围还没有50年后那么广,至少它还不是北约的制式弹药。现在正式装备和生产帕弹的主要国家只有那么几个,嫌疑最大的就是德国人,毕竟帕弹就是他们发明的。

  头一种使用帕弹的冲锋枪就是德国人的mp18,也就是国内称之为花机关的冲锋枪。按照目击者的描述。似乎此刻使用的就是这种武器?

  不过李晓峰也不能肯定,毕竟mp18第一次装备部队是1918年。而现在,这种冲锋枪应该还处于研制阶段。按道理来说,不可能出现在俄国,更不可能出现在刺客手里!

  更何况,就算mp18提前投产了,现在越飞正准备前往布列斯特同德国人进行谈判,对于想要结束两线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