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焦点—卢汉斯克(下)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龙芝认为,如果叛军攻取卢汉斯克,那么他们的动向就很可能如罗科索夫斯基所言,是瞄着察里津去的。相反,如果他们不打卢汉斯克,那么很有可能将会直取哈尔科夫,然后相机北上。

  那么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吗?应该说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伏龙芝的想法有点过于主观了,如果叛军真的是拧成一股绳,那么十有,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问题是,参与叛乱的军队,不管是捷克军团,还是那些不甘心失败的白匪军,并不完全是一股绳。叛军的成分实在太复杂了,势力和派系比布尔什维克还要复杂。

  有代表旧军官的俄国旧军队势力、有代表小资产阶级和富农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还有代表大资产阶级、旧贵族势力的立宪民主党,更有代表外国势力的捷克军团。

  这些势力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本身就是矛盾重重,自然而然,他们所领导的军官自然也是各自为政,谁都不鸟谁,谁都不服谁。很显然,这样一支乌合之众,很难在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到底是直接向北,攻打哈尔科夫,然后一路杀向莫斯科,还是向东发展,呼应协约国集团在俄国远东地区开展军事行动。这两条路,到底怎么选择,他们内部就吵成了一锅粥。

  有的势力倾向速胜,便强烈建议北进,有的势力则顾虑重重更愿意东进获取协约国集团的支持。反正吵来吵去,他们就完全得不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意见不能统一。自然也就各行其是了。于是有的开始向哈尔科夫发展。有的则开向卢汉斯克。

  也就是说,就算卢汉斯克受到了攻击,也不代表叛军是准备东进。所以伏龙芝如果以此作为参考,恐怕在兵力部署上会出现问题。

  “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同志给中央打电报说,他个人判断,叛军攻占卢汉斯克,起根本目的是直指察里津,夺取了交通要点察里津。敌人可进可退,将获得战略上的主动……”列宁在政治局会议上介绍着伏龙芝的判断。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对于这种判断,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叛军呆在乌克兰南部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他们必然要开展行动,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向东发展。根据外国的情报,英美日三国很有可能在我国远东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如果远东和西伯利亚失陷,那么乌克兰的叛军将通过铁路线于协约国沟通……那时候源源不断的物资将极大的增强他们的力量,这将有可能扼杀我们的革命!”

  列宁陡然提高了嗓门,万分严肃地说道:“所以,我们必须防止这种糟糕的局面出现。守住察里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建议下一阶段军事部署的重点应该围绕察里津展开!”

  列宁的发言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片轰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