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3 新战术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

  看不到人就对了,真要是人挤人人挨人。那不是等于告诉敌人的机枪手随便招呼么?战场上可不是拍电影,没有上帝光环,一颗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在十米左右。一发60迫击炮弹杀伤半径超过15米,一发3英寸76毫米级别野炮或者山炮的杀伤半径超过20米,至于重炮那杀伤半径在40米以上,真要抱团冲锋,真心是送菜的。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拟定的这个冲击宽度都太窄了,根据后来战斗和演戏的结果。冲击宽度再放宽一倍才算合理。

  不过保持相对比较窄的冲击宽度并不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失误,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其实也知道这个宽度还显得太窄了。可是继续拉开距离指挥作战就成了大问题。

  一个排五十到六十个人散布在三百米宽的正面上,哪怕排长居中指挥,一道命令抵达两翼也要传递一百五十米。嘈杂的战场环境下,光靠喉咙吼,那排长得有一副男高音的嗓子。

  这还是排一级的,等到了营一级,正面宽度三千米,就算营长是帕瓦罗蒂也没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用传令兵,可传令兵也是人,在敌人的炮火下来来回回的跑,不说累得够呛,小命也难保。

  也就是说当年不是陆军指挥官不知道密集阵型很危险,而是落后的通信器材限制住了他们,正面宽度太大,根本就没办法指挥了!

  图哈切夫斯基无疑是幸运的,某仙人提前让二战中连排通信的神器scr536也就是二战中美帝大兵哥手头经常能看到的方盒子“大哥大”登场了。作为诺基亚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scr536在1918年和1919年突击“生产”了一万部,重点装备了格鲁乌和志愿军。

  为什么生产上要打引号呢?原因很简单,虽然站在后世的角度scr536技术水平不高,但是这个无电线才刚刚兴起的年头,这玩意儿就是高科技。以诺基亚当年只能铺设电话线路的水平,根本是搞不定的。

  所谓的生产其实就是诺基亚生产一个外壳,内部的核心电子元件都是某仙人通过聚宝盆提供的。说白了诺基亚就是干了个来料加工的活儿。

  之前在芬兰战场上scr536被小规模试用过,主要是装备给了红鹰团。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对这种方盒子“电话”虽然感到新奇,但也没太在意。后来在内战中图哈切夫斯基几乎淡忘了这种通信器材原因很简单,scr536理想条件下的最大通信距离也就不到五公里,对于动不动上千公里机动作战的东方方面军来说,这玩意儿真心没有什么用。

  直到在攻击波兹南的时候。当火箭炮兵使用scr536高效快速的传递信息,实现了快打快跑时,图哈切夫斯基才反应过来。这玩意儿是阵地战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