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8章 508.发自内心的感恩【求订阅】_华娱,我的老婆我自己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8章508.发自内心的感恩【求订阅】

  原版的《大白鲨》是根据本奇利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拍摄的。

  公映后,引起巨大轰动,它同时在500家影院上映,电视上也充斥着它的广告,人们蜂拥而至一睹为快。

  这部灾难片耗资1200万丑元,却获利13.300万丑元,成为70年代中期票房价值最高的影片,强劲的卖座力一直持续到1977年,由于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的问世才被打破。

  丑国《时代》周刊在盛赞本片导演斯皮尔伯格精湛的艺术技巧的同时,还强调指出:《大白鲨》是一部“非常丑国化的电影“。

  这说明,《大白鲨》并非一般意义上成功的商业片。

  可以说,《大白鲨》在原世界丑国电影史上制造了一个“灾难年“,掀起了灾难片的第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在30年代,以《金刚》为代表;

  第二次高潮在50年代,以《怪物从海上来》、《毒蜘蛛》为代表。

  尽管1973年的灾难片《海神号遇险记》也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真正复活了灾难片时尚的则是《大白鲨》。

  或者进一步说。

  70年代灾难片热潮正是由《大白鲨》掀起的。

  ……

  至于国内的灾难片。

  这么说吧。

  国产灾难片的数量少就不说了,而且质量还参差不齐,理念也不够不清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2000年时候,

  《紧急迫降》尽量按照国际化的灾难大片理念来制作,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2003年《惊涛骇浪》、

  2008年《超强台风》、

  2010年《大地震》等也都是当年引发高度关注的影片。

  其实,真要算起来,刚刚结束的《流浪地球》也能勉强算是灾难片。

  虽然它的定位是科幻。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大都市毁于灾难的景观却是一次重大突破,它的突破在于终于突出了第二元素:灾难的巨大伤害。

  相比之下,以往的国产灾难片在这一环节上始终放不开,稍作点染之后就尽快进入了人的抗争、自救,而且这种抗争自救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高度的力量和理智,过于轻易地完成了对灾难的征服,也过早地在本应导引观众深入进非理性心理感受的叙事节点上又把他们拉了出来,于是最终胜利到来时观众已经不感意外和震撼。

  这显然不符合美学和心理学的规律。

  这会带来另一个结果,国产灾难片完全走不出去,而引进的灾难片却在华国市场上“吸金”、“吸粉”。

  灾难片这个类型或者说后工业阶段电影产品链上的重要一环、类型片版图里的重要一片形同拱手与人。

  与市场份额同时失去的,还有舆论、竞争力等意识形态阵地。

  国产灾难片创作上原有的顾虑是担心观众无法区分现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