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医者仁心(37)_快穿之我把系统上交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也确实允诺过,等第一批银子运回来,便会开设医学院和医署,所以此时他答应的很爽快。

  “明日早朝,你便可上奏开设医学院和医署了。”

  桑乔的那份计划书写的相当详细,医学院开在何处,学院的老师又该如何安排,如何收授学生等,所有应当考虑的,桑乔都切实考虑到了。

  只是具体实施,还是要经过朝臣商议才能决定。

  就顾行云自己而言,他也是想将医学院和医署长期开设下去的,而不是让其只昙花一现。

  若真能让医学院和医署形成典例,那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更是他在位期间的一笔政绩,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桑乔很会得寸进尺,问完医署一应事宜还不算,又问起了另一项出海计划。

  大宣朝现在是有钱了,可饿肚子的百姓仍旧大把,只是没碰上灾年,所以不至于饿殍遍野罢了。

  这样的国情,但凡碰上个天灾人祸,顾行云怕是就得下罪己诏。

  先前对医署之事应允的极为畅快的顾行云,在出海商贸以及寻找高产作物一事上,却短暂的犹豫了。

  “出海商贸的风险可不比去海盗挖矿。”顾行云迟疑道。

  银矿所在的岛距离大宣朝不远,有老渔民带路,所以风险较小。

  而出海商贸,就桑乔所画的那副舆图看来,海另一边的土地无不距离大宣朝甚远。

  那般遥远的海域,在海上花费的时间便多了数倍,而海上的天气说变就变,经验再丰富的渔民也无法完全规避所有的海难。

  如此一来,他就无法保证出海商贸的收益,甚至连出海的人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保证不了。

  面对顾行云的迟疑,桑乔决定以数据说话。

  “陛下可知,海外有一种作物名为红薯,亩产可达三千至五千斤。”

  这个数据一出,在场众人没有一个还能坐得住。

  而桑乔抛下这个炸弹还不够,犹自侃侃而谈:“陛下可知,海外还有一种作物名为土豆,其亩产量亦为三千至五千斤。”

  亩产三千至五千斤这是什么概念?

  古代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亩产不过一百来斤,这都已经算高产了。

  而整个大宣朝的百姓就靠着这些亩产不过百来斤的作物养活。

  土豆和红薯亩产量是小麦这些农作物的三十至五十倍,这意味着,大宣朝不仅可以靠着这两种作物让百姓吃饱,甚至可以促进生育,养活更多人,使大宣朝的人口不断增长!

  顾行云和宁远两人都激动的双拳紧握面颊红润起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亩产三千至五千斤!先前知晓银矿的信息时两人都没有这么激动。

  “你怎么不早说海外的作物产粮竟如此之高!”顾行云甚至有些生起气来。

  钱再重要也没有粮食重要啊!

  他先前只以为桑乔口中的高产,最多只是亩产多个几十斤罢了,还是先紧着银子,所以才会先派程彪去挖银矿。

  可要是早知道那所谓的高产,竟然是这么恐怖的数字,他怎么也不会本末倒置的先去挖银子!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