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还是六味地黄丸_周氏医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跑题了。

  林孝珏低头复写起来。

  茯苓,治疗水湿的药物有多种,茯苓味甘淡,选它的原因是因为他对脾经地形比较熟悉。

  茯苓是一种寄生在大松树根须上的菌类,白白的。味道平淡,他带着三钱士兵,组成另一只特种部队去脾经治水,如不完成任务。提头来见。

  就这么牛掰的泄水能手。

  这脾经有水,别忘了肾经,这快地也统水,撒尿那点事都归它管。

  现在脾经要泄水,如果疏泄不出去,就会走大肠。肾经的水也会跟着增多,过犹不及,多了就成负担了。

  这时候又要请治水高手了,还请茯苓行不行?当然不行了,茯大人对脾很熟悉,你让他去治肾水,那不得迷路吗。

  泽泻来请缨,我不入肾经谁入肾经,我去。

  指挥部的也不含糊,同意。

  于是泽泻就能泄掉肾经中的水湿。

  现在再回头看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就很清楚了,三补三泻,分别入肾、肝、脾,同时三位泄药也是入肾、肝、脾经,一个大将带个副手一个大将带个副手,这是非常严密和保险的治疗思路。

  否则一味进补,则会导致有邪气的脏器功能异常。

  风少羽终于看完了,林孝珏对他道:“以后谁再跟你说,六味地黄,是补肾阴的,你可以告诉他,不完全是,它同时,也补肝和脾,重点在补肾,但绝对……不是壮阳。”

  六味地黄丸是从全面出发,比较系统的调理人体各部,就因为它用药考究,所以经历千年的验证后,成为世上最最著名的方子,绝非浪得虚名的。

  风少羽斜眼问林孝珏:“即便如此,为何我脸上长包,却要用六味地黄丸呢?因为我肾阴虚?还是脾还是肝?”

  这个问题问得好,林孝珏又提起笔:“不讲明白,你不信我,我再告诉你,要什么症状才用,六味地黄丸。”

  首先看舌苔和舌质,舌苔是舌头上浮着的那一层,早上起来的时候观察,看的是最准的。

  舌质白可能是有寒,可能是阳气不足,也就是阴盛的表现。

  那么舌质红就有可能是阴虚了,阴虚则火旺,红与火,最容易联想。

  但光舌质红是不够的。

  还要看舌苔,舌苔要薄的一层才行,如果舌苔很厚,或者胖大舌,齿痕舌,一层层像豆腐渣一样,这样的都不能用六味地黄丸,因为这样的体质水湿太严重。

  水湿严重就不能有地黄,重要的事要说三次,水湿严重不能用地黄,水湿严重绝对不能用地黄,和地黄有关的方剂都不可以用。

  因为地黄质腻,何为质腻,就是水分大,它会增加脾运化水湿的负担,本来那茯苓都忙活不过来,你再加点水过去,完了。

  这里水湿重的不可以用,然后就是看脉搏了。肾阴虚的脉搏特征是细数,跟以前相比,如果你最近脉跳的比较快,可能就是阴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