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门捷列夫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豪斯多夫研究过,并且解释难度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还是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

  思想的探讨也是今天李雅普诺夫今天重点提倡。

  李谕讲完分形,又继续和他们探讨了在微分方程领域的混沌现象,这些都比较数学的,不过和数学系的学生一起研究,就很融洽。

  台下的学生都很热情,虽然李谕没有电脑,没有PPT投屏,演讲进度很慢,不过讨论氛围倒是很浓。

  研讨会一直讲了大半个下午,到后来,甚至圣彼得堡大学物理学、化学系、生物系的人都来旁听。

  由于人太多,第二天李雅普诺夫不得不动用了学校的礼堂,结果几乎又整成了演讲。

  结束时,很多人又拿着《分形与混沌》的书跑来让李谕签名。

  这两天几乎都是在数学-力学系进行研讨与演讲,一直到第三天,李谕才终于有时间趁着早上拜会了门捷列夫。

  李谕有晨练的习惯,其实他是在花园中碰巧看到了这位已经68岁高龄的化学名宿。

  “教授您好!”李谕上去打招呼。

  门捷列夫看了一眼李谕,立刻明白:“你就是这两天在数学系讲学的中国人李谕?”

  “是的,就是我。”李谕回答,“见到您荣幸之至!”

  李谕知道门捷列夫曾经在德国留学多年,德语说得很好,所以直接用德语开始和他沟通。

  门捷列夫开始还有点差异:“你会讲德语?”

  李谕笑道:“是的,教授,我实在是没有学明白俄语。”

  “没有关系,”门捷列夫也用德语说,“你的事情我倒是知道,这段时间新闻和大学会报上经常报道你的事,不愧是老会长卡尔文勋爵欣赏的人。来吧,到我办公室坐坐。”

  门捷列夫的办公室和他的大胡子一样不羁,书籍、手稿、文件非常多,也并不很规整。

  李谕看到墙上挂着一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再往前几十年,其实做化学周期表的人很多,德国人迈耶尔几乎是与门捷列夫同时发布了元素周期表。而且迈耶尔当时的名气、声望、地位都要比门捷列夫大,如果是在1880年左右把这两个人拿出来比较,看看谁是更伟大的理论化学家,很可能大部人都会选择迈耶尔。

  而且很难让人相信的是,门捷列夫也是不相信原子论的,更别提电子。

  当然,这些属于物理领域。

  不过门捷列夫之所以可以成为元素周期表的代名词,的确是因为他对元素的认识太深刻,其他人只是浅尝辄止地试着把元素排成行。但门捷列夫却在实验室里花费了整整一生去研究。元素的性质是什么样,会如何反应,他的了解比别人深刻得太多太多。

  关键门捷列夫也一点都不像迈耶尔那么保守,他的第一版元素周期表汇集了当时已知的所有63种元素。

  门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