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三章 真的是加油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我明白了。”

  这么看的话,真的就像是后世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的内容全,但都是比较基础的,难以涉及高深的知识。

  同京师大学堂一样,学生都是在恶补中小学的内容,要成长起来至少还要十几年。

  华世芳说:“好在香帅一直重视教育,除了几所高等学堂,各地中小学堂也兴建有不少。”

  张之洞重视教育也是继承自他老爹。

  张之洞父亲张瑛是个举人,按照清朝的制度,举人大部分最高只能做到学政或者县令。

  张瑛运气好一点,做了好多年县令后,当到了知州。对于他这种普通出身的,几乎是举人的极限。

  毕竟能中举也蛮不容易了。

  进入统治阶层的分界线是举人,秀才离这条线还差得非常远。

  简单算笔账:

  明朝每次乡试举人名额全国仅1100—1200人,整个大明总共录取了11万名举人、

  清朝每次乡试举人名额全国1500人,整个大清大约总共录取了15万名举人。

  清时有1500多个州县,每年活着的举人大概一万人,摊到每个县平均七人左右,这七个人加上县太爷,就是本县的最高统治阶级。

  举人就已经有了好多权利,反正只要是一中举,大把本地人过来跟你攀亲戚认亲友,求着将自己的财产、田地、户口放在举人名下,以躲避缴税和服徭役。

  要不范进中举就能疯。

  如果是中进士,那上限就更高了。

  只不过这都是旧学,再有两年,科举制度就要告别历史舞台。

  说到张瑛,他在贵州当知府时,经常在夜里派两个差役在全城巡逻。他们一个提着灯笼,一个挑着桐油篓,游走在大街小巷。遇到有读书人挑灯夜读,便为他将灯盏加满油。

  这就是“加油”这个词的由来,蛮有趣的,还真是货真价实的加油。

  李谕道:“教育的确要从娃娃抓起,越小的孩子越早接触西学教育越好。”

  华世芳赞同道:“先生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概括到了关键。”

  李谕说:“这几所高等学堂要不先不看了,咱们先瞧瞧小学堂如何?”

  华世芳觉得没什么不妥,反正都是新式学堂,于是说:“没有问题,正好附近有一所,一起去看看。”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