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七章 先驱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性》。

  这是现代翻译方式,王季烈此时的中文译名其实是《物理通电》。

  该书对X射线的介绍还算是比较全面。详细介绍了X光的发现史、产生X光所需的电路及电气元件的特性,X光机的构造、安装、操作,X射线照相的原理和在医学上的应用,附有人手、鱼骨等物的X射线照片30余幅。

  但真正有趣的是,王季烈在书中指出,“爱克司即华文代数式中所用之‘天’字也。今因用‘天光’二字文义太晦,故译时改之曰‘通物电光’。”

  其实这就反映了此时翻译科学书籍的一大难题:缺少科学名词术语。

  于是王季烈只能把字母“X”直接音译成了“爱克司”;X光则按照自己的理解译为“通物电光”。

  好在不管是“爱克司”“天光”还是“通物电光”都没有真正使用下来。

  虽然这方面有点与后世不一样,但王季烈还是真正把“格致”一词翻译成此后更加通用的“物理学”的人。

  中国第一本大学意义上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也是出自他手。

  这本《物理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本来的编纂者是一个叫做饭盛挺造的东京大学讲师,他编撰此书是借鉴德国的物理学书籍,也是他上课时的讲义。

  由于饭盛挺造本身数学不达标,他在编撰讲义时主要是重物理概念,较少有数学演绎。

  但也正是因此导致此书的难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他加了不少插图,所以在日本很受欢迎。

  后来在中国做教习的日本人藤田丰八便推荐了此书,并与王季烈合作,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

  藤田丰八最初就想用“格致学”作为书名,但王季烈主张用中国古已有之且日文已经采用的译名“物理学”一词。

  这个名词的确很快为中国学术界接受,“格致”作为物理的译名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去看的话,各位肯定还会像看大清微积分教材一样感觉头皮发麻。

  因为虽然它中下册三册、20万字的篇幅听起来不多,但竟然也是用文言文书写,并且符号系统还是采用李善兰的那套天干地支代替abcd的做法。

  就算是李谕这种科学修养很高的人,看起来也非常痛苦。

  其实又增加了阅读门槛。

  李谕看到了桌子上已经翻译好上册和下册的王季烈版《物理学》,说道:“晋余兄毅力堪称令人佩服。”

  ——让一个压根没有什么科学基础的人翻译这种大学物理教材,多少有点难为人了。

  王季烈却说:“我自从看到帝师所编入门教科书中用的西方符号系统后,深表忧虑。如此一来,岂不无法与我所写大学堂用教材《物理学》通用?”

  李谕笑道:“想要走上世界,使用这套新式的符号系统是必然之举。”

  王季烈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