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五章 拜会香帅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过多次会议。

  但至少历史上第一批留美的接近50人,全部选择了回国。甚至在建国后,也只有一人随着校长去了宝岛。

  老北京有“八大堂”:会贤堂、聚贤堂、庆和堂、福寿堂、聚寿堂、同兴堂、天福堂和惠丰堂。

  收礼的人看了看张之洞,拿着笔一动不动。

  “穷就直接说出来,没什么不好意思,我还怕他庆亲王不知道呢!”张之洞笑道,然后对李谕说,“据闻上次庆王爷过寿,你与张百熙大人拜会,也没出多少礼金?”

  李谕敲响大门,开门的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梁鼎芬。

  李谕说:“吃喝小事情,住房的确是个大问题,好在张大人不用为此发愁。”

  ――

  张之洞在北京居住的宅院位于什刹海南边一条叫做白米斜街里的胡同,宅院很大,后世也有遗存。

  王季梁算半路出家,但李谕并不担心他的学习能力,历史上王季梁是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之一。

  所以李谕只是说:“祝你好运。”

  总之,官场上的潜规则太多又太隐晦,混官场非常艰难,尤其是旧时代官场,简直是如履薄冰。

  张之洞能混出来的同时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绝对是人精。

  “原来是帝师!快快请进。”

  这座宅邸规模不小,是一座四进的院落,还有亭台假山、花园水池。

  其实张之洞早就摸清了奕的心理,必须有人不送礼才行。而且王府还会把不送礼的奉为上宾、好生招待,以显示庆王府“清廉”作风。

  李谕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跟着张大人一起去的。但张大人拿了一柄折扇。”

  梁鼎芬犹豫半晌:“我们……好像……”

  这方面,现在国内最有资格出题的就是李谕。

  反正超不出高中范围,所以化学和生物即便李谕不太擅长,也能出几道。实在觉得不好出,看看最新的杂志就知道大体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他们吃了一半时,有仆人送上请帖:“老爷,庆王府的帖子。”

  梁鼎芬说:“是的,这条玉鱼过崇文门缴了三万两税银。”

  张之洞说:“我没记错的话,负责崇文门收税的,也是庆王爷之人。”

  张之洞说:“通报一下,新任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拜见庆亲王。”

  李谕尊敬道:“张大人回京,有失远迎,未尽地主之谊,抱歉之至。”

  梁鼎芬说:“我当然相信疏才的能耐,只是如今人才稀缺,看在眼中实在眼馋。”

  “肯定要参加!”王季梁果断说,“两年前我就一直在准备!当时我还在准备应试科举,突然科举废除,一名留日归来的朋友看到我仍在看经史子集,嘲讽说,‘这堆废纸,读它何用?不如统统烧掉,免得害人!’从那天开始,我就打定主意走科学救国之路。”

  但有人就不太了解规矩。

  “总不会像现在一样行事掣肘,说话更不能多说,算了,不提政事!”张之洞叹道,然后对李谕说,“你几个月前送去武昌的两位荷兰教师,着实有水平,星海都想把他两招去自强学堂。不过我考虑再三,新学上的事情没人比懂,还是按照你说的来,仍旧安排进了你所开设的武昌中学。”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