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五章 喜事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一样,西方把亚氏吹过头了。

  也就像当时西方人都信马可·波罗,咱们这么多年也都信了西方对亚氏的过度美化。

  但马可·波罗也是西方人,咱们自始至终都没主动吹过,所以现在西方貌似有点骑虎难下,圆不回来。

  只是他们仍掌握着话语权,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相信他们的话。

  但中国人不一样,你吹科技强,咱无话可;吹历史吹古代文化,真不该在中国人面前显摆。

  咱们太了解了:为啥古代着作字数少?是因为古人惜字如金,书写工具非常宝贵。

  那时候知识分子也少,吕不韦编《吕氏春秋》,集合了上千门客花了那么久才一共只有20来万字。

  孔子的《论语》只有一万多字,甚至不是孔老夫子一个人搞定,是他的弟子帮着记录整理。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有考古发现。

  李谕看过纪录片,海昏侯发现的竹简,几乎成了一堆烂木头,差点被丢掉,复原的过程非常麻烦。

  其他可怀疑的东西更多了,比如为什么西方考古发现基本只有雕像,几乎没有青铜器?

  要知道咱们发掘的青铜器别数量,种类都多到让人震惊,许多描述青铜器种类的字甚至是生僻字,普通人念不出来。

  还有,但凡喜欢历史的都知道,只有盛世才可以大规模修史,二十四史里唐朝修了六部。

  可惜李谕穿越到的这个时代,洋大人是最高高在上的时代,啥就是啥,大家全都无法怀疑。

  好在民国时期独立思考、存在质疑能力的大师有不少。

  李谕对这种事压根不着急,毕竟只有民族变得强大、建立自信之后,才会拨开迷雾看到真相。

  如今身在清末民初,别想太多了,先尽可能让大家学习就是,不翻译古希腊的作品更是不可能的。

  至于争论,可以用那句着名的评语:暂时搁置争议。

  潜台词是有能力的时候,我再跟你争议。

  ——

  李谕在津站买了一份《京津泰晤士报》继续返回京城。

  由于是英国方面的报纸,有相当的版面在介绍英国和欧洲的情况,比如头条上罗尔斯·罗伊斯的死。

  即劳斯莱斯两位创始人之一。他们两个饶名字实在是难以区分,简单记就是年轻的、富家子弟的是罗尔斯。

  劳斯莱斯在搞航空发动机领域,上的诱惑对现在的人来实在是太大,罗尔斯在使用了李谕专利的发动机后,迫不及待地驾驶飞机穿越了英吉利海峡。

  来回的穿越都很成功,虽然他并非第一个驾驶飞机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从飞机上投下信件的人,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最原始的航空邮政飞校

  但穿越英吉利海峡一个月后,罗尔斯就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年仅33岁。

  受到横穿英吉利海峡的鼓舞,美国那边又开始搞了水上飞机,从飞机甲板上起飞,然后飞到了陆地上降落,不知道应不应该算作最早的航空母舰?

  但同样很可惜的是,成功完成第一次船上起飞的那名飞行员,短短一年后也在一次飞行表演中逝世。

  所以这时候的飞行相当有风险。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