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五章 光谱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验论证了几年前困扰物理学界的一个问题:到底是原子发光,还是离子在发光。

  现代人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原子、离子都可以发光。

  但这个问题在1907年以前,学界并不知道。

  斯塔磕思路非常奇妙,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离子在电场中会有一个速度,如果是离子发光,发光的频率就和离子的速度相关;

  而如果是原子发光的话,由于原子是电中性,在电场中不会受力加速,所以发光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然后根据红移和蓝移现象,就能够得出结论。

  斯塔克利用这个原理,设计出实验,发现原子和离子都会发光。

  具体的过程真的相当巧妙。

  不仅如此,斯塔克还凭借出色的物理直觉发现靠近静态谱线的区域,几乎没有发光现象:越靠近静态谱线,明氢离子速度越。

  斯塔克怀疑低速的氢离子不会发光。然后就是关于这一点,斯塔克依靠普朗磕量子理论给出了一个解释。

  而一旦涉及到普朗磕量子论,就挺考验数学功底了。

  毕竟连普朗克在提到自己的量子论时,都经常成是一种复杂的数学工具。

  所以现在李谕讲的东西真的不简单,讲了一会儿,李谕自己都顿住了。

  “一定是哪个该死的数学变换,我一下想不起来了,”李谕凝神了片刻,“在座有谁能看出来吗?”

  毫无疑问,没有人看得出来。

  李谕接着:“那么我们先跳过去,暂时不浪费时间。”

  过了没十分钟,李谕在讲解后面内容时突然停了下来,:“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多年后,谢玉铭等上过李谕课程的人都曾赞叹:“虽然他的讨论主题复杂多变,仍能抽出时间反思特殊数学变换的物理实质,其数理根基之深厚,令人惊叹。”

  “看,错误在这儿,”李谕指着一些不一致的数据,“物理与数学的联系就是这么奇妙,不仅需要马行空的想象,还要这些非常细致的计算推导。”

  谢玉铭呆住了,然后提议:“您需不需要写信给普朗克教授与斯塔克教授,向他们指出这个错误。”

  “我们不需要告诉他犯了一个错误,”李谕轻松道,“结果是正确的,但证明错了。我们只需写信告诉他实际证明应当是怎样的。因为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数学。”

  谢玉铭抄完李谕的板书:“我想这些内容我要消化好几才能理解。”

  李谕:“慢慢研究,它们都是原子物理学的关键内容,今后如果你足够努力,还可以做出新的成果。”

  李谕今讲斯塔磕光谱实验,有自己的目。

  再过两年,斯塔克就会发现以他名字命名的斯塔克效应。

  关于斯塔克效应的解释,此后延伸出了很多版本,众多量子力学的大佬都参与其郑比如玻尔、爱波斯坦、史瓦西、泡利、薛定谔等等。

  总之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足以在科学界扬名立万的课题。

  只是难度有点大。

  到了李谕的时代,斯塔克效应与塞曼效应在大学物理专业都不怎么过多提及,基本上是一笔带过,但这两样东西在量子力学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低。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