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五章 青楼太子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通过。并且为了保护新生的久大盐业,未来二十年,百里之内都不准他人另办盐厂。所以你已经可以放心考虑股本募集之事了。”

  李谕说:“盐商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别忘了专门招纳法律顾问。”

  范旭东说:“我会记下。但我相信,只要是生产出比肩洋人的精盐,一切不在话下。”

  有杨度出面,久大的第一次资本募集有许多大人物出钱,比如蔡锷、梁启超等。

  久大很快就顺利买下了10多亩地。

  日后久大还会经历多次扩股,将来的股东更有黎元洪、曹锟、梁启超等人。梁启超非常关注,每次都要亲自拿出笔帮着列数计算股本有多少了。

  总之久大的成立有很多背景,不然它很难在旧盐商的围剿之下存活下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范旭东本人能力出众,一直秉承着艰苦创业的精神。

  久大初创,根基未固,厂房最早不过一个不起眼的小四合院,只有一对烟囱,在侯德榜加入之前,他既是经理,也是唯一的技师。

  范旭东的办公桌是特制的,比普通书桌长,抽屉下放铺盖,白天在这里办公、做化学实验,夜间铺开铺盖就是床。

  开始的一两年都是这样。

  而且范旭东很坚定地采取了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不再像以前办企业,集资的钱从收款之日起就要付息。这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当年张謇办大生纱厂就是如此。

  普通的公司或许还能勉强坚持下去,但范旭东的精盐厂不行,因为他需要时间搞研发,不见得一上来就盈利。

  为此,范旭东制定了一个章程:只有获得纯利的年度,公司才进行分红。

  这是个很健康也很现代的管理模式,幸运的是,早期久大的所有人都心甘情愿采纳了范旭东的政策,众志成城,让久大慢慢从无到有,变成了一个庞大企业。

  但不管怎么说,想要冲破旧盐商的围攻以及旧盐政的束缚,久大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对付他们要比攻克技术难关要麻烦得多。

  ——

  京城,八大胡同。

  凤铃如今在李谕府上过得很滋润,知道很多姐们过得不好后,时不时来接济一下。

  每次她都会带来一些食盒,并且留下一些碎银子。

  吕碧城和李谕心肠好,许多时候都是他们出钱。

  今天她便让赵谦拉着自己,买了一大车东西赶了过来。

  曾经的姐妹彩云笑道:“你倒成了俺们的恩客,不过也不能留你过夜。”

  另一个姐妹则说:“她不能留下,她男人可以啊。”

  凤铃看了一眼赵谦:“他没这个胆子,更没那个本事。”

  赵谦吸溜了一下鼻子:“这里面胭脂味太重了,我去外面等着。”

  彩云拉着凤铃坐下,给她聊起了八卦:“现在八大胡同有一个太子!”

  “太子?”凤铃剥着瓜子皮说,“什么太子?你听戏入迷了?总不成是朱三太子?”

  “不是!”彩云说,“是当朝太子。”

  凤铃在李谕府上多年,耳濡目染下也算见多识广,甚至已经学会莫尔斯电码和英文,于是说:“现在是民国了,哪有什么太子?如果是前朝太子,宣统皇帝只有六岁,根本不可能。”

  “哎呀!”彩云急道,“我说的是现在!”

  凤铃压根不信:“就算真有太子,怎么会在烟花之地?”

  “你咋就是不信哪!”彩云对另一个姐妹说,“你去叫来薛姐姐,正好她也希望联系上李大学士。”

  凤铃警觉道:“我们家老爷是个正派人,他可不会寻花问柳。”

  彩云说:“不是找你拉皮条。”

  “你到底想说什么,”凤铃都着急了,“还有,太子到底咋回事?”

  “我们好久没碰到这么大的事了,让我慢慢说,”彩云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当朝太子,当然是袁大总统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