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二章 理想主义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而我修铁路十万里,国家就行了。”

  袁世凯城府很深,听了他的话后微微一笑:“先生修十万里铁路大概不成问题,袁某人搞百万军队却谈何容易。”

  孙真的认为袁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完全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恢复帝制。

  孙先生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心想的只有国家强大,根本不在乎权力、地位。几后,同盟会一众大佬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了国党。

  孙被选为理事长,但他很清楚政党方面的事宋教仁能力更强,于是没多久就让宋教仁当了代理理事长,自己则专心投入到了铁路事业郑

  孙称得上民国华盛顿,民国创建之后便光荣引退,一心一意致力经济民生。

  他又在湖广会馆召集了詹佑、沈琦等工程人士,并且叫来李谕等工商业的翘楚,一同研究铁路规划。

  李谕虽然不懂如何修铁路,可他他作为穿越者,太清楚日后的铁路情况了。

  不过李谕更知道交通作为基建的基建,投资之大不是一星半点,而且这东西完全没有眼前就到漳收益,只能靠政府出资。

  但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财力,修铁路是不可能的,有钱也要先招兵买马。

  所以会谈时李谕兴致阑珊,没有太多话。

  孙则与詹佑聊得非常火热,詹佑在一张地图上给他写写画画:“如今我们已经有贯通南北的干线,亟需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命脉。”

  孙:“我认为这条铁路可以选择从连云港出发,经徐州与津浦铁路相接后,继续向西与京汉铁路相接,再继续向西一直通往兰州。”

  这条铁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陇海线,规划上讲,他们研究得很准确。

  然后他们就继续研究具体的铁路走向、地理地势、修建难点等等。

  孙发现李谕一直不怎么话,于是抬起头问道:“疏才,你认为如何?”

  李谕只能:“这条线路当然没有问题。”

  孙道:“我也认为没有问题,一旦这条线路修好,简直就像咱们自己的太平洋大铁路!”

  李谕:“北方一直缺少一条大动脉,黄河没有航运能力,如果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铁路,的确意义非凡。”

  詹佑同样:“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却从不敢出口,今见到孙先生,才能畅所欲言,真是痛快!”

  孙斗志满满:“我研究过美国历史,他们的壮大第一步就是靠的兴建铁路,用了几十年便赶上英国。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复制过来。”

  李谕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下去。

  实话讲,各位可能无法相信,整个民国时期,也就是从1912-1949,如果不算日本人在东北修的铁路,北洋政府加上民国政府几十年里修的铁路还没有晚清最后十年修的多!

  从数据看,大清一共修了9100公里左右铁路,基本全是最后十年修的。

  而民国时期一共修了7000来公里,。

  孙是1925年逝世,从民国元年到1925年,这十多年间民国仅仅修了2000公里铁路。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