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六章 诡异的角度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照片。

  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说了一声“真是乡下土包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

  多年后,两人的婚姻最终告吹,不过徐志摩的孩子是张幼仪所生,徐家也一直很喜欢张幼仪。

  张幼仪绝非什么“乡下土包子”,这个女人后来很不简单,当上了我国第一个女性银行行长。

  只能说徐志摩的父亲很有眼光,可惜管不住儿子。

  李谕问道:“你留学柏林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政治学,”张君劢说,“其实我只是来避避难,顺便拿个博士学位,因为我早已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位。”

  1906年,宝山选了八人公费留学,张君劢和张公权双双入选,按照清廷公费留学的要求,他们应该学理工科,不过张君劢还是选择了更感兴趣的法律和政治学。

  宝山政府中止了他的公费,张君劢只能去给梁启超的《新民丛报》撰稿挣点学费,从此成为梁启超的铁杆追随者。

  李谕问道:“避难?难道你也得罪了袁世凯?”

  张君劢说:“是的,我在报刊上写了点文章反对袁大总统,被当成了檄文。任公建议我来德国留学避避风头。”

  李谕说:“你来得真是时候。”

  之后一战爆发,张君劢关注时局,曾跑去比利时前线考察过。

  张君劢说:“在国外我才知道先生的声望有多大,不仅科学方面独步天下,还能写一手好文章,几乎每家书店都有您的书。”

  李谕说:“书店里的恐怕还是星战居多。”

  张君劢说:“本人也读过星战,故事太吸引人了,而且文体很奇特,看似没有文采,读起来却异常舒服。”

  李谕说:“这种行文风格注重通俗易懂。”

  张君劢说:“感觉与洋人的语言很接近,都十分简单。”

  这些人还没经历过白话文洗礼,到时候他们就能感受到,虽然嘴上骂着白话文,但用起来是真香。

  李谕问道:“德国在欧洲诸国中最看重技术,你在这儿有一段时间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

  张君劢说:“我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政法的力量太恐怖,以前从不敢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如此强大。”

  李谕顺势鼓励:“这就是留学的目的,知道差距,然后奋而学习。”

  目前张君劢对欧洲还是很崇拜的,不过一战后他的态度发生了点转变,认为欧洲的衰败就是过于依赖科学、过于依赖物质文明导致。

  对了,他还是1923年那场着名的科玄论战的挑起者,——科玄论战的导火索是他在清华的一场演讲。

  张君劢算是玄学一方的急先锋。

  估计以后两人还得站在不同阵营。

  不过李谕对科玄论战没什么担忧的心理,民国本来就是个大熔炉,该有点思想上的大论战,这样大家才能在斗争中迅速成长。

  李谕自己已经和不少人搞过论战。

  张君劢突然问:“院士先生支持袁世凯嘛?”

  李谕委婉道:“任公什么情况,我就什么情况。”

  把梁启超搬出来是个很好的挡箭牌。

  张君劢一愣:“我也不懂任公。”

  李谕说:“那么换种说法,我不关注军政,只关注科学、教育以及民生。”

  张君劢恍然:“还是院士先生更加透彻。”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