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九章 华工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留学生大都是富家子弟。

  而一战后很多留法学生出身没有那么富贵,他们大多要勤工俭学,所以深知生活疾苦。一战也算第一次大规模打破了留欧学生属于有闲阶级的传统。

  上海学生较多,义务赴法的不少,大同大学便有数十名,李谕自然支持。

  他对郭应麟说:“你告诉所有赴法学生,临走前去校务处每人领取200大洋。此后我会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会定期汇款。”

  郭应麟感激道:“校长不用担心,那边会管吃住。”

  李谕说:“我是希望你们再开拓点视野,这些钱肯定用得上。”

  郭应麟不再推辞:“一定不负校长所托。”

  李谕说:“都是自家学生,应该的。”

  几天后,上海的赴法学生一起聚集到码头,准备乘船前往威海卫。

  他们会与华工一起先乘船前往温哥华,然后乘火车到达美洲东海岸,继而坐船去法国。

  虽然经过苏伊士运河抵达法国马赛也是条重要航线,但是地中海早就被德国潜艇封锁,非常危险。

  码头上,李谕亲自前往送行,还见到了任职于威海卫华务司的庄士敦。

  “李谕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庄士敦打招呼道。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庄老师,你好。”

  庄士敦说:“老师?”

  李谕说:“老师是个尊称。”

  “感谢您的尊敬,”庄士敦说,“总不会李谕先生也要亲赴欧洲?”

  李谕说:“我不懂军事,更不擅长弹道计算。”

  庄士敦说:“此前您可是在北洋的学校教授过测绘学。”

  李谕没想到他连这个都知道,于是说:“理论与实际差得太多了,而且我更多偏向于数学方面的教学,其实关键是我不会为外国军队效力。”

  “先生不去最好,”庄士敦说,“从传回的讯息看,那里已经成了人间地狱。前线部队损失非常惨重,此前与泰坦尼克号一起建造的几艘大船,如不列颠尼克号、毛里塔尼亚号游轮全部被军队征用为医疗船。我从私人渠道获悉,船上的很多伤兵情况十分惨,大量需要截肢。”

  这时候的截肢手术不用再多形容。

  李谕说:“真正的噩梦只怕还没有到来。”

  庄士敦也忧心忡忡:“德国一点没有败退的意思,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

  李谕说:“如今护国军与北洋军也打了起来,很多事情不能做得尽善尽美,希望英方能够对华工和学生友善一些。”

  庄士敦说:“先生不用对此担心,前线需要的是强壮健康的工人,他们不会受苦,毕竟不是百年前的奴隶贸易。只不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旅途会有大部分时间漂在海上,晕船难以避免。”

  实际上路途中由于疾病和德国潜艇的攻击,还是死了三千余人。

  华工的事迹非常可歌可泣,一战后,大约有11万服务于英法的华工历经磨难,最终回国与家人团聚。

  未回国的3万多人中,有近两万死于战火或疾病,其中有名有姓的1874名华工的尸骸,埋葬在欧洲的69座公墓中。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