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六章 宇宙的脉搏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此习以为常,但吕碧城还会因为报纸的过度称赞有些不好意思。

  回到物理年会,第二天的会议是关于另一项当下比较重要的物理学课题——原子物理学。

  首先作报告的仍旧是密立根: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所有元素可能都是由某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普劳特的着名的假设——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是支持这种观点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在最热的星球上,氢和氮的光谱占优势,但是当温度下降时,光谱变得更复杂,较重元素的谱线出现了。

  “人们假设,当温度下降时,轻元素就组合起来构成较重的元素。毫无疑问,要在普通的地球环境下实现物质的嬗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巨大的能量转换伴随着放射性物质的转化,这也解释了把较轻元素组合成轻重元素时为何需要如此巨大强度的能量。”

  密立根的物理眼光相当敏锐,这次仅仅差了一小步。

  几个月后,重新热闹起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继任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就带领学生发现了人工嬗变。

  密立根继续说:“我们不但已经被迫首次承认原子嬗变这个可能性,还要承认物质元素的生长和衰变这一事实。面对铀时,我们所见到的只有衰变。然而几乎可以肯定,在别的什么地方,以某种方式,这些元素一定在不停地组合。我们能够学着控制这个过程吗?为什么不能?只有研究可以说明一切。

  “试着这么做的价值何在?100万美元?1亿美元?还是10亿美元?

  “如果试验失败了,那就会值那么多钱,因为试验的副产品能够带来超过该数目的收益。而如果试验成功了,人类将拥有一个新的世界!”

  密立根挺会演讲,而且他提出的问题确实很关键。

  不过核物理学的大本营显然在欧洲,密立根虽然知道它很重要,自己却不擅长核物理学。

  但密立根此时野心勃勃,要赶超欧洲的物理学。

  在自由讨论的阶段,密立根和海耳果然找李谕聊起了这件事。

  海耳说:“李谕院士,我们准备在美国西部树立一所理工类的标杆级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存在,只是办学水平差了许多。我寻求到了一笔经费,以进行学术方面的大升级,密立根教授同样很有想法。”

  “加州理工学院?”李谕问。

  海耳说:“是的,多年前我曾带着几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见过院士先生,这所学校非常普通,您还记着真是太好了。”

  “当然记得。”李谕笑道。

  海耳说:“密立根教授答应一年后调到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我们会专门针对物理学研究做经费上的最大支持。那里将会是全美最好的原子物理研究基地。如果院士先生能时不时在去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指导一下,我们将非常荣幸。”

  海耳口气不小,不过加州理工后来在原子物理学方面也不弱。

  李谕必须提点条件:“加州的中国人很多,如果学校可以多招募一些中国学生,我会慎重考虑。”

  海耳立刻答应:“这件事简直太轻松了,只要是有人愿意报考加州理工学院,我们一概欢迎!”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