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八十四章 两位牛人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宫东华门外。皇城根下,位置绝佳,年初刚开业时就造的声势极大,当时东华门大街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据说东兴楼的两位东家一个是宫里的,一个是放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的大财主,两人共同出资三万两建设了东兴楼。

  但运营的领东(即总经理)则是安树塘,把东兴楼做大做强的也正是此人。

  历来赶考的仕子都喜欢聚在酒楼高谈阔论,说不定万一就能结交上未来的当朝权贵。

  三人刚到东兴楼门口,冯祖荀又朝着人群喊过了一声:“老吴,来这,一起一起!”

  过来的是个差不多30岁的中年人,现在考大学堂的人年龄普遍偏大,何育杰只有20岁,已经属于年龄较小的。

  大家对三四十岁还在考大学的现象也压根见怪不怪,毕竟范进五十多岁才中举不是。

  冯祖荀对李谕道:“他叫吴景廉,祖上名气大得很,你猜是谁?”

  李谕想了想:“姓吴?吴敬梓?”

  冯祖荀摇了摇头。

  李谕心中想起一个名字:“该不会是?”

  冯祖荀笑道:“对,就是吴三桂!”

  三藩事败后,吴氏一族被迁回原籍,投于下五旗,充作了站丁。经过了两百多年才慢慢又经营成了当地富户,也算是可以了,毕竟吴三桂当年干得可是诛九族的造反买卖,没有赶尽杀绝已经非常难得。

  吴景廉走过来道:“冯兄弟、何兄弟!”

  冯祖荀也给他介绍了李谕:“快认识认识,他就是这段时间报纸头版的常客李谕。”

  吴景廉讶道:“李谕?这么看,还真和报纸上的照片有点像。实在没想到能在这见着个大名人。”

  吴景廉日后在民国政坛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四次出任国会议长。

  但是由于吴家的“不光彩”过往,吴景廉现在并没有敢报考京师大学堂仕学馆,而是报考了师范馆。

  吴景廉标志性的两抹胡子,和照片上也挺像。

  李谕说:“我也没想到吴先生来考大学堂。”

  吴景廉21岁就中了举人,几年前又进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贡生。

  吴景廉道:“我那举人没用,当不了什么官。”

  冯祖荀邀请道:“反正大家都是应考生,一起吃饭吧。”

  “承蒙相邀。”吴景廉抱拳道。

  几人在一处空桌旁落座,店小二立刻端着茶跑了过来,“几位客官吃点啥?”

  冯祖荀说:“李先生,您是山东人,山东菜您熟,看着点几样吧。”

  李谕看了看柜子上挂的几个牌子,“我可真就随便点了,你们有什么忌口?”

  “李先生随便点!哪有什么忌口,我们在京城也不是呆了一天两天。”何育杰道。

  “那好,小二,”李谕指着牌子说,“就要油焖大虾、九转肥肠、酱汁鲤鱼、酱爆鸡丁、干煎桂鱼和芙蓉干贝。”

  “好来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