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刘夏_从UP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令从大暑往后,一路到了农历七月初六。

  孟时六月底跟老妈去外婆那里待了几天,然后又跑回夭山窝着了。

  也许是童年在这边度过,又或许是从四九城回来就直接到了这里。

  孟时感觉自己在夭山这个小村子待着,比外婆家住的知鹭岛这样的海边旅游地,还有阳江那样的小县城,都要舒服很多。

  他白天拿着个相机,和刘夏他们几个小孩在村里到处跑。

  晚上就和良载阿公,一起在院子里的丝瓜架边上纳凉。

  小日子过的慢慢悠悠,很生活……好吧,过的很咸鱼。

  而且是那种挂在海边竹竿上,即便下雨了也没人收,有太阳就再晒干,没太阳就发霉的废咸鱼。

  废咸鱼的外在表现就是,从刘升水那里回来直到现在,除了把“猛男新宝岛”发给萧觉之外,一个视频都没有更新。

  苦夏日长。

  晚上七点多,隐约还有点光亮,影影绰绰的把院子照了一个朦胧。

  孟时从老宅里拉了一根插线板到院子里,又把电视搬出来,放在石磨盘子上面。

  石磨的架子早没了,孟时把两片青色的磨石洗了洗,叠在一起,电视放在上面虽然有些低,但也凑活。

  电视是老式的显像管电视,有一个长长的大尾巴,上面没有安装机顶盒。

  孟时熟练的把一口“锅”架到丝瓜架上面,然后让天线对着北边。

  这“锅”是陈竹峰好些年前买的。

  那时候村里取消有线闭路电视,改装机顶盒。

  一户人家初装费要几百,不仅每个房间都需要单独买一个机顶盒,而且每年要两百左右的信号费。

  于是就有人卖起了这种“卫星电视接收器”,一个几十块钱,号称能用一辈子,于是陈竹峰给老宅整了一个。

  这东西因为形状大小和炒菜锅差不多,村里就俗称为“电视锅”。

  不过,“锅”真不好用,信号不稳定,能看的台也不多。

  特别是南方雨水多,每年都有台风,就更艹蛋了,所以流行没一段时间就没人用了。

  现在架在丝瓜架上的这个“锅”,是孟时从老宅的杂物间里找到的。

  天线方向对了,勉强能接收到国家电视台和本省的几个频道。

  频道不多,但也够用了。

  良载阿公躺在摇椅上,人老了骨架缩了,显得很单薄。

  孟时搬个竹制的小交椅,手里拿个蒲扇,在他边上待着。

  俩人中间摆了一张小板凳,上面放着一盘子花生,还有几块切成圆圈的“松瓜”。

  花生和瓜是大伯家地里刚收的,都没做什么处理,花生洗干净了外壳的泥,瓜也只是洗了一下,连皮都没有去。

  国家电视台第十一频道,今晚放的是秦腔传统戏“铡美案”,白江波先生唱的包拯,大前天刚放过,又重播了。

  不过,良载阿公和孟时老少俩都挺爱看。

  戏这个东西,特别是名角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