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36章 二十七郎,为朕守上几天宫门如何?_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6章二十七郎,为朕守上几天宫门如何?

  皇帝眉头微皱,坐在御案之后,仔细沉吟李绚的回答。

  皇帝问的,虽然是曹王和蒋王,但实际上,问的却是太子。

  太子谋逆,意图率兵攻占玄武门,然后进逼乾坤,此事已无可辩驳。

  其他无非朝堂议论,以何罪定决。

  但太子最后处置却在皇帝腹心之间。

  皇帝斟酌着,开口问道:“若有人狠心以逆罪论太子,仿建成,忠,甚至承乾故事,该当何为?”

  “陛下。”李绚再度跪了下来,沉沉磕头说道:“殿下虽有悖逆之心,但终究未到行之一刻,或有幡然悔悟之心,及时收手之举,亦未可知,不当死罪。”

  “嗯!”皇帝轻轻点头,只是应了一声,就不再开口。

  李绚再度俯身,认真说道:“至于承乾故事,臣亦以为不可……当年恒山郡王被流放之后,不足一年便身体病亡,先帝痛心疾首,年久难眠。

  臣不忧其他,只担心一旦太子出事,陛下亦有先帝之忧,时间一长,毁及自身,臣百死难恕。”

  说到最后,李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李治微微一愣,随即慨然叹声:“你的心思朕一直知晓,算了,一切就按你所说而行,不过……三法司如今正在逐此讯问东宫臣属,不久之后,就有定论,到时所有不妥,你来与其争论。”

  “臣领旨。”李绚认真躬身,他是真的很担心皇帝的身体。

  废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看从开始到现在,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午夜梦回,难免心中自责。

  时间一长,心中积郁,难免伤及身体。

  对李绚来讲,不管是将来的李显,李旦,还有武后,不管哪个皇帝,都不可能比李治对他更好。

  “起来吧。”李治抬手,看向李绚说道:“东宫事变以来,朕和皇后已经处置了各州县不下百名官吏,天下虽有不安,但大体稳定,关键在于河北,在于突厥。”

  ……

  “突厥动了?”李绚站起来,惊讶的看向皇帝。

  “突厥一千骑兵突袭单于都护府,被萧嗣业直接打退。”李治神色肃穆起来。

  李绚凛然,拱手道:“陛下,安北都护府该当南撤了。”

  “安北都护府若撤,朝廷就会彻底失去对漠北治权。”皇帝摇头,不赞同李绚的看法。

  如今只是突厥一族动乱,在漠北还有更多的部族,例如薛延陀之类。

  一旦安北都护府撤离,大唐必将彻底失去所有对安北都护府境内掌控。

  “是臣思虑欠妥了。”李绚拱手,说道:“臣只是在想,安北都护府在,则突厥人容易抓住安北都护卫这条线,从而轻易判断我军出击线路,草原广大,一旦被人抓住线路,则有被围之险。”

  李治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他看着李绚说道: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