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三章 同安陆家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魄的教书先生,因为写了一首诗被抓进牢狱,结果受不了狱卒的羞辱,自缢而死。

  村子里都传言,此女不详。因为她六七岁便能够背诵四书五经,原本应该算是一个才女。

  但是在这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才女就跟西方的女巫一般,是一种异类。

  杨瑛瑛因为自己的才气,二十几岁还没有出嫁。

  为了葬下父亲,她嫁给了董良的兄长——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

  但是没过多久,董良的兄长就出了意外。

  这更加坐实了杨瑛瑛的不详之说。

  董良的母亲是个老实人,虽然对她不假辞色,但是没有因此将她赶出家门。

  “陆少爷,你不能进去啊,这里面的是重犯,可是孙同知亲点的,过几天就要送到厦门去了。”

  “呵呵,我又不是来劫囚的。”

  牢房的门口,一个年轻的公子哥,带着两个随送被女狱卒堵在了外面。

  来人是浔江村陆员外家的公子陆剑锋。此人是同县有名的纨绔。

  陆员外家中有良田万亩,还有数千亩茶园,也是当地数得上号的大地主。

  陆剑锋的叔叔陆伟良是东溪守卫把总,手下有几十号汛兵。

  在满清时期,各省绿营兵分别⾪属于总督、巡抚、提督及各镇总兵,被称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各标⼜辖若⼲协、营。

  在⼤多数情况下,督抚提三标以外的绿营兵各协营都将其驻守之地区划分为彼此相连的若⼲区域,每⼀区域委派千总、把总、外委等官率兵驻守。

  这个由千把总率兵驻守之地即汛地。在每⼀汛地内,⼀部分绿营兵集中驻扎在该汛的政治、经济、⽂化中⼼。

  其余部分则⼜被分置于汛地内各交通要充之地,安家驻扎,称为塘。

  东溪塘厄守这东溪与西溪的交汇处。

  陆家因此间接控制了东溪上游各个村镇到厦门的交通。

  陆伟良兄弟俩沆瀣一气,家族越做越大。

  董良家的十五亩水田就是被陆家兼并。

  兄长陆伟文花钱捐了一个候补知县,也不赴任,安心在家经营家产。

  弟弟陆伟良利用自己的身份养了一帮打手。

  兄弟俩一文一武配合默契。

  在这同江县一亩三分地上,没人敢不给陆家面子。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