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226章:任务完成_四合院里种田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你让人给我煮点米粥……”

  王振东对乐迪说了一句,乐迪当即就亲自去了厨房,她准备自己动手给王振东熬粥。

  香江这边的米粥,并不是白米粥,而是有着很多讲究的。

  接下来,王振东与奚中明开始谈一些工作上的事,虽然乐迪传达了,但奚中明还是想亲自与王振东探讨一下。

  现在的万利地产短短时间,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中因素有很多,最大的就是此时的香江,经济复苏。

  另外就是因为资金充足,还有王振东此时此刻的影响力。

  虽然明面上这些产业跟王振东没啥关系,但业内人士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与奚中明谈了很晚,奚中明也没有连夜离开,而是在客房住下,次日一早才走。

  乐迪也与奚中明一起走了,她要去帮王振东办理一些出国的手续,各类证件什么的。

  还需要去买飞机票,此时的飞机可不是随时都有,航班也很少的。

  三天之后,王振东从启德机场起飞,离开了香江。

  ……

  一个月后,新西兰一处山谷牧场,王振东很悠闲的河边钓鱼,一根鱼竿一把躺椅。

  晒着太阳,眯着眼睛,旁边还有一个小炭炉,上面煮着开水,一个树桩茶几上,摆放着一套茶具。

  在冒着热气的茶杯旁边,还有一包大前门,以及一盒火柴。

  娄晓娥在一旁的草地上,铺着毛毯,正躺着打盹。

  这两人还真是悠闲享受。

  这边的房屋建设,已经到了尾声,不过暂时还不能入住,需要放置一下。

  但不妨碍两人在这里体验一下,因为明天王振东就准备回香江了。

  之后就返回国内,任务也已经完成,这次王振东一次性搞了很多阿美的新东西。

  但他不会一次性拿出来,除了这次任务要求的,他拿出来,其他的暂时放着。

  其实,很多东西拿出来也没用,暂时国内根本搞不起来。

  就如同芯片的技术,此时就是苏联都还在研究,但也只是进行仿制的研究。

  一切都是照搬阿美的规则标准,这也是最终苏联没有搞出来的原因,因为不懂得创新。

  当然,王振东也只是略微大概的知道这些,具体苏联为什么没搞出来,他就不得而知了。

  王振东也困惑于,如何进行芯片电子技术的开发与生产,这个时代这玩意还是刚刚兴起的产业。

  小日子后来发展起来,其实也是从代工开始的,拿到阿美的授权,才能够进行生产。

  不过虽然很想现在就开始这方面的开发生产,但这里面很多事并不是简简单单有了这些技术资料,就行的。

  涉及到各类先进设备,还有专利等等。

  设备不担心,他相信能够很轻松的搞来,但专利这一块没办法绕开。

  他也不可能在国内生产,只能是香江,而香江现在属于英国人管辖,他如果上马芯片的生产制造,必然面临专利的问题。

  他也不想搞什么授权,因为那样就受制于人,就成了代工,大部分的利润,都会被阿美的公司拿走。

  还不如不搞,或者说,偷偷摸摸的搞。

  甚至于他都想过,在空间里建一个电子厂,专门生产外面不能生产的东西。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空间里搞厂,不切实际。

  这玩意必须在外界生产,才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产业链与影响力,还有品牌效应。

  特别是集聚人才,这才是最关键的。

  没有人才,推陈出新,再好的技术几年之后也被淘汰,而芯片集成电路,就有个摩尔定律。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