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章 加印_半岛电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世勋看过三田渡碑后,又去南汉山城转了转,在几百年前,这座山城,发生过很多事。

  古代士大夫有士可杀不可辱之气节,朝鲜仁祖李倧被迫向皇太极三跪九拜,君辱百姓生,君辱国耻不因四季埋葬,百姓得以劳作。

  在韩国史书中,丙子胡乱就像靖康之耻一样,深深扎进每一个了解当时历史人的心,这样的耻辱,就像心中的刺,不拔出来总是隐隐作痛,拔出来又鲜血淋淋。

  1636年4月,丙子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于12月再次出兵侵略朝鲜,朝军节节败退,仁祖李倧不得不从王都汉阳退守至南汉山城。

  赵世勋决定再写一本小说,关于丙子胡乱的故事。

  名字就叫:《南汉山城》

  丙子年12月,至丁卯年1月,在南汉山城47天内,发生的故事。

  1636年十二月初一,皇太极命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遣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前往朝鲜王京探情,丙子胡乱随即爆发。

  清军在朝鲜境内势如破竹,十四日已过开城。

  此日傍晚,仁祖从南大门出逃,半夜抵达南汉山城,而崔鸣吉则被派往清军阵营探听清人动向。

  崔鸣吉这人在韩国史书上名声不太好,有些类似秦桧,崔鸣吉去世以后,朝鲜史家对他的盖棺定论。

  “鸣吉为人机警多权数,自负其才,尝有担当世务之志,而光海时摈不用,及反正,协赞大计,鸣吉之功居多,还都之后,引用匪人,倾轧士类,人皆以小人目之。”

  从这段史书上得知,朝鲜清流士大夫在当时是很看不起崔鸣吉的,将其视为“小人”,崔鸣吉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丙子胡乱时,则是主和

  古代往往主和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实际上在丙子胡乱时就不断有人上疏要求以误国之罪处斩崔鸣吉。

  顺治二年,崔鸣吉回到朝鲜,崔鸣吉归国后以完城府院君的身份参与朝政,两年后,就病逝了。

  从丙子胡乱到顺治二年,崔鸣吉一直被清朝关押。

  丙子胡乱主站派金尚宪,在丙子胡乱中力主斥和,朝鲜时期“手裂和书”的典故,也出在这里。

  赵世勋交代完背景,由金尚宪开始写起。

  那年冬天大雪纷飞,河面结了厚厚的冰,老翁引着一个士大夫打扮模样的人过河,这人正是金尚宪。

  老翁说:“昨天,我刚给殿下和一众大臣带路过河,因为清军打过来,殿下带着大臣们逃到南汉山城。”

  赵世勋的称呼完全正确,皇帝称呼陛下,大臣称呼皇帝为今上。

  今上就是当今的皇帝意思。

  朝鲜在明朝时被册封为郡王爵,享受亲王待遇,服饰、礼仪、庆典、宫殿,都是亲王规格。

  郡王、亲王、皇太子、宗室诸王都称呼殿下。

  带殿下过河什么好处都没捞着,老翁打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