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79章斯波遴选新出炉_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洗礼,一定会比普通地方武家更加懂事,更明白忠君守义的道理。

  对于优秀的同心众,先要考察忠诚。如果忠诚过关,再考察个人意愿。

  如果个人有意愿进入同心秘书处奉公,我将向君上献上她的履历,请君上亲自面试甄选。”

  义银点点头,只是初版斯波遴选,蒲生氏乡能把未来想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全面了。

  接下来就要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一点点填补缺陷漏洞,慢慢完善斯波遴选制度。

  总体来看,义银是满意的。

  加入同心众的姬武士,最差的结果也是能力不足,去地方当个中央派遣编制的事务官,不管是背景和忠诚,都比地方私用的人靠谱。

  而优秀的人才,只要通过层层考验,必然有机会成为斯波家最核心的同心秘书处一员,前途无量。

  这个方案不管是义银,还是那些来遴选的武家,都会感到满意。大家各取所需,保下限,有上限,谁都不吃亏。

  义银用食指敲了敲文书,最后问道。

  “那这些进入同心众的姬武士,她们的身份怎么算,算直臣还是算陪臣?

  日后回返地方,算斯波家派遣地方的与力,还是算地方有力武家的家臣?”

  义银提到了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却非常要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新同心众到底是谁的人?

  武家政权早就不是当年镰仓幕府的两层结构,将军与御家人共治天下,以奉公恩赏为基石的简陋管理模式。

  足利幕府的统治结构,将军不管地方,只是通过守护,地头一层层往下分权,降低统治成本,这就造成了下层与上层关系的撕裂。

  简单来说,义银这个家督,他与家臣的家臣并没有君臣之实,相互之间隔着层层叠叠的隶属关系。

  虽然义银通过斯波忠基金,已经绕过了武家传统,直接与中下层武家有了实质上的奉公恩赏契约。

  但要不要捅破,家臣的家臣不是我的家臣,这层窗户纸,他还很犹豫。作为武家传统的守护神,义银的顾忌远比织田信长多得多。

  蒲生氏乡回答道。

  “同心众不是直臣,也不是家臣的家臣,她们是被君上仁义吸引,进入义卫军,为武家义理而战的武家精英。”

  义银望着蒲生氏乡哑然失笑,这小丫头长大了,学会耍滑头了。

  当革新遇到传统阻碍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突破,但往往也会引发保守的既得利益者最强烈的反感。

  如果不想撕破脸,那就想办法绕过去。虽然绕圈的成本比较高,但受到的阻力也会比较小。

  蒲生氏乡不想纠缠于武家传统的直臣家臣之别,限制了自己的发挥。那就干脆绕开这个传统,把同心众的身份独立出来。

  明明大家是为了混个斯波编制,吃个福利,可她硬要说是为了伟大的理想而奋斗。无耻是无耻了一点,但没有同心众会去反驳的。

  谁愿意说自己进斯波编制是因为福利好?肯定是说为了实现伟大的武家义理咯!

  从此以后,某某家臣的称呼中,又多了一个同心众,武家义理维护者的后缀,听起来也有面子。

  有些组织,你加入它之后并不会改变你的职业,你的籍贯。但有了这层组织关系,你就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你是有组织的人了。

  蒲生氏乡就是取了这个巧,让同心众变成一种思想倾向,而不是具体的身份职务,自然就不受武家直臣家臣那套传统甄别方式掣肘。

  她编篡的斯波遴选制度初版,让义银有一种跨越时空的错觉,既荒诞又可行。

  岛国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的民族性,本就倾向于抱团求生,重视小集团的整体利益。

  武家泯灭亲情,注重家业,轻视生命的氛围,又导致了个人意识薄弱的社会环境。

  从地理到文化,武家社会都具备塑造极端集体主义的培育温床。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