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_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海禁政策,那就是在拿鞋底子抽朱元璋的脸,所以朱元璋自己也不可能会干这种有损于他帝王威严的事情。

  问题在于,朱元璋之前从考生们身后走过,大概心里算了算,保守点支持海禁政策的考生有八成,剩下两成则是支持海禁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稍微开个口子。

  倒不是解缙的文章写的不好,或者字体太潦草,实际上解缙这篇文章,立意非常高远,书法虽然潦草了些,但筋骨神意俱佳,看着非常顺眼。

  殿试就这么一道策论,答完就收卷,没有第二道题了。

  解缙示意受卷官他要交卷.殿试跟乡试、会试不一样,从赵匡胤时期开始,殿试环节就规定了考生可以提前交卷,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在赵匡胤的眼里,能快速而又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能力暂且不论,果决肯定差不了,而大明的制度基本都是参考宋朝进行设计和改良的,所以这一条也在如今的洪武朝被承袭了下来。

  解缙陷入了纠结之中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前者比较保守不会犯错,但哪怕是他,如果不写点新东西,光靠文笔辞藻也不容易进一甲或二甲,后者容易出彩但跟主流观点不符。

  然而看着看着,朱元璋的眉头就蹙紧了。

  就在这时,刘三吾宣布了戊辰科殿试的题目。

  一九二.二二七.一四八.一七

  然而,他们知道,此刻不是犹豫退缩的时候,随着殿试专用纸张的发放,他们纷纷低头作答,毛笔的笔触在纸上飞快地划过,发出轻微的响声。

  解缙本来不想喝酒,但奈何肚中酒虫勾的人实在心痒无比,所以还是喝了酒。

  皇帝要看卷子,受卷官自然不敢不给。

  随后,在提调官、监试官、受卷官的协助下,戊辰科的殿试正式开始。

  这个题目是朱元璋亲自出的,关于大明海禁政策的策论。

  可敢这么喷海禁的,解缙还真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所以,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朱元璋对未来官员的期待。

  而对于考生们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到了殿试这个环节,一般都不会再被淘汰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松懈下来,殿试的排名将直接决定他们的进士身份以及未来的仕途发展,因此虽然紧张程度没有会试那么高,但考生们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保守个屁,老子要拿状元!

  最终,十九岁的解缙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要老老实实遵循自己的理念,写海禁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而策论虽然就是最低要求八百字的小作文体量,但是朱元璋为了让他们好好答题,发挥出最好的状态不留遗憾,所以不仅给的殿试时间很长,以一日为限,日落前交卷即可,而且中午是管饭的。

  一个大托盘里有茶食、果脯、点心、一碗汤、一碗米饭、四样荤菜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