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七章 高端对话_中餐馆的秘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国内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后,梁晓秀开始密切关注国内的经济发展;同时她和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的经济走向。她的中餐馆遍布欧洲230多个国家的几百座城市,她经常走访重点餐馆,在餐馆里渐渐地结识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其中有几位和她成了好朋友。

  她很在意那些一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评价,认为他们以外国人的眼光观察中国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她开始和几位重量级的经济学家讨论中国经济问题。

  贝兰德是她看好的一位法国经济学家,在她看来,以对中国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的了解而论,他在法国无疑是佼佼者。贝兰德是巴黎律师,担任法国-中国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席。年龄50开外的贝兰德德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对中国的了解远在一般法国人人之上,甚至超过法国的汉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贝兰德就撰写了一本有关中国贸易法的书,在西欧出版。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与中国接触,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他不仅熟知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还能从法律层面解读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更令梁晓秀感到惊奇的是,他还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的宏观政策把握准确,解读清晰,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有时暗自思索:自己虽然是一个中国人,但与贝兰德相比,她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把握自叹不如。

  法中经贸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有1500多个会员,专门从事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活动。作为法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兰德把这个组织搞得有声有色,在法国经贸领域有相当大的影响。有一次他对梁晓秀说,法中经贸委员会的会员涵盖了法国众多重要的经贸行业和重要企业的领军人物。

  贝兰德以专业律师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打造他领导的这个组织。他每年在巴黎组织30多场活动,梁晓秀在巴黎参加过很多次他组织的有关法中经贸关系的活动。他组织的专题讲座活动很有特点:每场活动只研讨一二个热点问题或重要问题,针对性非常强。每次研讨会,都有专家或政府高官作为主讲人就某个问题发表演讲,然后由听众提出问题,主讲人再解答。他的这种专题式研讨活动,表面看来似乎内容过窄、研讨不够深入,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的研讨,梁晓秀发现这种研讨活动对听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而能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贝兰德经常邀请法国高校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们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并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