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8节 天文学家被吓死了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服的官兵死于1940年春,是被苏联人杀害的。事关重大,他没有匆忙把消息透露出去,一方面广泛搜集证人证词,另一方面等待元首来定夺。

  →→→→→→→→→

  飞机平稳地飞行,李德的思绪伴随着轰鸣声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驰骋。他理解斯大林的作法,只是没想到他这么残酷无情。要想灭亡一个民族,只能同时灭亡她的文化。不觉醒的人容易统治,平庸的人不会反抗。如果把精英杀光了,这个民族就会群龙无首,不会闹事,闹了也不会成功。同时,杀了精英,降低了基因库的质量,后代智商不高,只能乖乖地服服贴贴地服从斯大林同志的国际主义的领导。

  李德感叹道,在这方面,斯大林高瞻远瞩,他自叹不如啊。他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半个波兰,领土占了,战俘降了,斯大林的伟大战略步骤实现了,本来已经算是伟大胜利了。

  但是,他却没有停步。他老人家站得高、看得远。1940年3月,斯大林、贝利亚等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决定,将战俘营中所有优秀的波兰军官、作家、诗人、贵族、教授、社会活动家等全部枪杀,一个不留。换言之,要将这些波兰的精英人物杀个精光。

  其实,他们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也是如此办理的。冉妮亚的父亲就是牺牲品。

  苏联政治局委员斯大林、米高扬、加里宁、贝里亚、伏罗希洛夫等都在屠杀令上签了字。这些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坚信,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波兰战俘开展残酷的屠杀行动,正是为了巩固苏联的必要措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不过,对于斯大林政权来说,杀一二万波兰人并不当一件大事。不要说他杀成千上万的富农毫不手软,饿死几百万乌克兰人没有愧疚,就是杀与他一起革命的战友,杀与他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志,他何曾有过丝毫的犹豫?

  1937-1938年苏联的大清洗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先例:一个政党将自己一半的成员逮捕,一个政权将自己多数的上层成员处决,一支军队的军官团在和平时期几乎被全部消灭,一个国家的公民看到门外有汽车停下就怀疑自己将被逮捕。它是苏联历史上最恐怖、最黑暗的时期。当年列宁在遗嘱中提到的六位苏共创始人,除了斯大林本人之外,其余五位全部被判处死刑,包括被流放海外而缺席审判的托洛茨基。

  在没有宪政分权的制度中,以党代政、以党代法是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冤狱遍于域中便在所难免了。

  期间发生了一起悲怆而真实的冷笑话:大清洗运动时期的某一天晚上,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在斯大林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