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7节 在维也纳视察防空塔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

  这座世界名城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在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金色大厅是每年举行新年音乐会的地方。

  当然对元首来说,维也纳也是他青年时穷困潦倒的地方。今天,他来不及游览市容,匆匆忙忙去参观防空塔。

  1940年1月至42年3月之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在德国投下了约9万吨炸弹。随着美国空军的不宣而战,仅仅在1942年4、5两个月就投下了1万吨炸弹。

  在德国空军的打击下,英美空军的千机空袭变成了多批次、多架次的持续袭击,有时一架飞机就能让整座城市的人躲进防空洞。今年6月,元首批准了凯特尔人民议会的建议,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柯达工厂区、罗马尼亚油田附近和古都维也纳兴建了U潜艇造船厂汉堡和维也纳建造具有防空功能的要塞炮塔—这就是所谓的高射炮塔——李德叫防空塔。

  高射炮塔的建造方案是以德国建筑界权威、人民议员维德曼博士在战前的设想为基础改进的。依据其设想,在德国南部重镇慕尼黑的火车站附近建造8座高30米的防空塔,以便应付未来战争中,敌国对德国重要目标的空袭。

  不过,当时第三帝国的官僚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轰炸机的真正威胁,这一计划没有被批准。后人在其构想上加以改进,从而演变成后来的高射炮塔。

  高射炮塔一般为长70米,宽70米,高35米,顶部通常装备了4门128mm高射炮8门,以及37mm机关炮和作为防御用的20mm机关枪若干,炮塔拥有自己单独的蓄水槽和发电装置,同时还配备了大型烤面包设施。还有装备雷达以及各种射击瞄准计算仪器等,每个塔驻扎6名军官和160名士兵。

  在盟军轰炸机编队飞来之际,高射炮塔实施“弹幕”战术:在3-4秒之间,所有高射炮以最快速齐射,打出一个240米范围的正方形“弹幕”,以便给来犯敌机造成最大程度伤害。

  高射炮的操作手主要是德国空军的高炮部队成员,但是随着战争持续进行,从苏军俘虏中挑选志愿者充当炮手,这些志愿者主要来自乌克兰。

  维也纳的高射炮塔集中建设在市中心地带。元首通过电动提升机来到塔顶,席腊赫得意地说,高射炮塔是一种大胆的防空战术体现,其构造设计优秀,结构坚固而耐用,作为防空要塞非常称职,既可预警,又可防空,还能起到防空洞的作用。不久前英国飞机轰炸期间,共有近2万市民躲避进塔里面。

  “好是好,就是不能动。”李德有些惋惜。空军副官挤到前面,指着远处山上的黑线说:“元首请看,那里是流动小型防空塔,敌机来时装在铁轨上的防空炮顺着铁轨高速滑坡,连滑边射击。敌机飞走后用卡车拖回原地。”

  李德果然看到沿南北方向铺设的铁轨和安上了铁轮子的高射炮。

  奋斗之第三帝国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