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章 所谓仁政!_明末草头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年不征很正常,历朝历代开国初期,都有类似的拉拢民心的举措。

  但永不加赋就是自古未有的德政,仁政了!

  自三皇五帝以来,哪个皇帝曾经颁布过如此仁政?

  赋税其实是分开来讲的,税被用作国事,是交给国家的,而赋用于皇帝的家事,算是被交给皇帝的。

  刘易这一下永不加赋,是在对着自己动刀子!

  并不会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

  自然没有人会有反对意见。

  但实际上这一刀,刘易的感觉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疼,因为和康熙一样,刘易玩的永不加赋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

  赋确实是给皇帝的没错,赋不加了,那税呢?

  皇帝大手大脚的花光了内帑,肯定是要从国库支取的。

  就满清那近乎奴隶制的国家,全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奴才,奴才还能管得住主子从国库里拿银子?

  那不扯蛋呢吗?

  到头来,人家康麻子确实没加赋,但人家加点税不就得了吗?

  老百姓该被剥削的,一点也少不了。

  所以,这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

  但是,刘易这么一说,满朝文武短时间内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其中深意。

  诸臣在愕然之后,迅速做出了回应,对着御座的方向再次拜了下去,口中纷纷高呼万岁。

  小太监抽出了第四封圣旨,开口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最后一封圣旨是对昭武军文武诸臣的封爵诏书。

  刘易一口气封出去了十三个侯爵,二十五个伯爵,剩下的子爵男爵,加起来有小一百个。

  昭武军主要将领几乎都在其中,基本上都捞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爵位。

  像是曹变蛟,赵东等人,都得了一个侯爵,就连后来投过来的罗炳文,魏泰等也得了一个伯爵。

  当然文官得到封爵的也不少。

  只是对比起武将来,就要少得多了。

  这次的封赏中刘易并没有封出去公爵的爵位,所有人也都知道为什么。

  现在昭武军占据的只是北边的半壁江山,等将来大军南下一统天下,肯定少不得分封几个公爵的。

  朱常洵得了唯一的一个公爵,凤阳公的爵位,封地在凤阳,还是世袭罔替。

  在山呼万岁声中,大汉朝的第一次大朝会以及大明朝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宣告结束。

  刘氏一家搬入了太原城内的皇宫中,新鲜出炉的凤阳公朱常洵则是带着自己的家小,搬入了刘易在城内提前为其准备好的宅邸。

  ……

  接下来的太原城!

  因为过年的热闹,再加上新朝鼎立的喜庆,每日间鞭炮声不绝。

  一直热闹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气氛才冷却了下来。

  新朝鼎立的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般,和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仁政一起,铺展向了地方。

  各地百姓听闻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消息。

  被大明朝日复一日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