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一石三鸟_一纸和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性命救了沈涟漪。

  按照大明本朝礼教,男女若肢体触碰过了,便是女子不洁,毁了清白的闺誉。之前闻言有女子落水,被男子救起,女子就自削了胳膊以示贞洁。但二人刚好你未婚,我未嫁,官媒吕氏感念邓睿侠义心肠,不要银钱也要做成这桩美事,亲自登门媒,希望成就这一份佳话。

  门外还有很多百姓凑热闹让戚张氏同意。

  邓睿家里清贫,以至于二十多还没娶亲,刚好与年过二十的涟漪凑成一对,沈涟漪哭哭啼啼寻死觅活。

  声势十分浩大,此时老太太是进退不得。若不许,涟漪本身就被别的男子碰过了身子,坏了名声,传出去会令家门蒙羞,谁还敢娶?若将涟漪许给他,女孩儿多年的心愿落空,不能给儿子做妾,也就意味着以后没人陪自己了。

  此时元敬和月姣车马入城,回家便看到这样一幕。月姣称赞了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表示这是赐的姻缘,表示自己愿意出一份嫁妆赠与沈涟漪,感谢沈涟漪在自己不在时照顾婆婆的辛苦。且婆婆病重,涟漪的喜事也能为家里冲喜。元敬也表示,邓睿是多年好友,勤学苦读,人品上佳,作为同乡兼同学知根知底,定不会辜负沈涟漪表妹。

  官媒吕氏看戚张氏迟迟不决断,也悄悄劝道:“这邓睿虽然家贫,但是却是个秀才,许诺沈涟漪做正室太太,沈涟漪一个孤女无依无靠年龄又大了,是高攀了一门好亲事。”

  戚张氏无奈,同意了这门亲事。

  月姣感谢吕氏做媒,赏了吕氏,吕氏得赏后十分卖力,用她三寸不烂之舌,三日不到,整个蓬莱城都知道了这一段穷秀才见义勇为救美人,美人以身相许的佳话。

  接风宴,全家其乐融融,除了沈涟漪主仆面色怏怏。

  这一招釜底抽薪,彻底断了沈涟漪的念想。

  戚张氏听闻自己的孙女儿若水留在京城,近几年都不计划回蓬莱,想着自己时日无多,可能见不到孙女儿一面,难过的掉了眼泪。她很喜欢孩子,也为团哥儿付出了很多,因为团儿在自己屋里夭折,她十分内疚,大病一场。

  可是自从那日当团儿在南山堂夭折时,婆媳嫌隙已生。戚张氏夫人是很喜欢孩子的,但月姣不能再错第二次,夫妻二人安慰了老人家,给老人家描述了京城还可以入闺学学琴棋书画,把孩子放在京城的种种好处,等过几年五六岁了再带回来蓬莱看望奶奶。

  戚张氏听此才止住眼泪,又絮絮叨叨了怎么养女孩儿,二茹头应允。

  陪老人家聊直到亥时,夫妻二人才回到慕松院。虽然主人几年不在,但一切都井井有条,阿乐娶了本地媳妇,所以被派了留在蓬莱城。堂屋里的红鸾被换成了戚张氏亲手缝制的百子千孙被。寓意夫妻二人长命富贵,百子千孙。

  月姣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家的祝愿,可是被面上嘻戏的幼童让她想起早逝的孩子,她曾在这张床上给孩子哺乳……记忆太鲜活,心里一痛,难过的闭上眼睛,元敬赶紧扶住她,知她心里难过,急忙安慰她。

  除掉沈涟漪这块牛皮糖,月姣心情大好,十分殷勤地为她筹办婚礼,不到一月,问名、纳彩、纳征、纳吉手续都走了一遍。

  宜兰的计谋很好,一石三鸟。第一把沈涟漪嫁了出去,再也不会有人倚仗亲戚关系觊觎妾室之位第二,给重病的婆婆冲喜第三,成就了自己贤惠的名声。

  婆婆六十大寿时,沈涟漪妄图用礼教的“孝”字逼迫她把她收房,今,月姣用礼教的“贞洁”儿子逼迫她嫁了出去,报了这一箭之仇。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