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七章 铸钱监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府铸钱监

  这里是少府专门负责铸币的部门,架子上摆放着五花八门的货币,三株钱,八株钱等不同规格的铜钱,即便是战国时期使用的刀币,在这里也能找的见。

  作为官方的铸币机构,对于所有在民间流行的货币,少府工匠都有所研究。

  铜钱铸造起来,说简单也挺简单的。技术含量最低的就是平泥范法:先制作范坯,在范坯上面雕刻铜钱的形状,制作浇道和浇口,然后再没有阳光的地方自然干燥,再制作背范。

  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平泥范法铸造铜币,想办法搞点铜料子,照猫画虎的造个范坯,把搞来的铜料子用火熔化成铜汁浇铸,铜钱就能出炉了,这也是为什么私铸铜钱之风难以打压住的原因。

  “把铸钱模具拿过来,让朕看看。”刘襄淡淡说道。

  范就是人们常说的模具,是用来构成器物造型和纹样的。而“模”专门用来制作铜范的。模中的钱文是以阳文正书的,是专门用来翻制范的“范”。

  “是”郦寄恭敬道,对着身旁的工匠挥了挥手。

  工匠立刻取来一件崭新的铸钱模具,双手恭敬的端到了刘襄面前。

  “陛下,这就是我们铸钱的模具。”工匠恭敬道。

  刘襄端详起工匠手中端着的模具,因为刘襄首创年号的缘故,模具的阳面用小篆刻着“建元半两”四个字。

  刘襄在朝会上提出首创年号时,郦寄就注意到刘襄很看重“建元”这个年号,于是年号纪年刚一推行,郦寄就让铸钱监的工匠在模具上刻上“建元”二字。

  “你给朕讲讲你们的模具。”刘襄对端着模具的工匠说道。

  “回禀陛下,此模中央列钱纹四枚,一次可铸钱四枚。为了便于铸时铜水通过。钱纹对角各以一线相连。钱模框内这些凸点乃是铆位,浇铸时便不易移位了。”工匠恭敬的说道。

  “嗯,拿下去吧。”刘襄点了点头说道,少府的手工业制造水平在各方面都领先民间手工业一大截。

  “是。”工匠恭敬道。

  刘襄在铸钱监漫步了起来,饶有兴趣的观察着铸钱监的铸钱过程,看到正在整理铜钱的工匠,刘襄走上前去,拿起一枚新铸造的铜钱。

  刘襄用大拇指狠狠的按了一下铜钱,看着铜钱完好如初,字迹清晰,满意的点了点头,少府铜钱质量还是杠杠的。

  铜钱被使劲按过后,如果有裂痕,说明铜钱的质量不过关,铜钱要么含铅量过高,要么铜钱的厚度不够。

  汉初铜钱的含铜量很低,刘邦时期甚至有纯铝的铜钱,到了吕后执政时期,情况有所好转,铜钱中铜和铅的比例成了三比七。

  少府铸钱监工匠能在这样的铜铅比例下保证铜钱的质量,刘襄已经很满足了。

  “郦寄,选几名技艺精湛的铸币师过来,朕要和他们谈论一下铜钱之事。”刘襄淡淡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