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学之未来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公有何不明?”刘襄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臣闻昔稷下学宫广泛招揽各方游学之士,无论各家各派均可在稷下讲学与辩论,且来去自由,如此稷下方有百家争鸣之盛况。”

  “我太学既然效仿稷下学宫,那太学生彼此间的论战必然不可避免,届时太学生聚会人数过百便是常有之事,若是每当人数过百就要上禀报备,怕是过于繁琐了,不利于太学长久发展啊!”穆生小心翼翼的起身说道。

  “陛下,周之文化盛世盖因士子之间雄辩,使得百家能查漏补缺,方能不断进步。陛下此举无异于是给太学生套上无形枷锁,不利于太学生发展啊!”白生起身附言道。

  诸子百家中,儒家士子的人数最多,因为刘襄提出的“太学生过百者聚会需上禀”对于他们儒家影响最大,作为儒家大儒的穆生与白生自然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

  在座的博士官听到穆生与白生两人多有点头赞许者,在他们看来刘襄此举无疑是对他们这些士人的不尊重,太学生私下聚会人数过百就要上禀,那太学生还有自由可言吗?这是对于他们读书人的不信任!绝对不能发生!

  温室殿内众人的表情变化尽入刘襄眼中,并非是所有人对于刘襄的话表示反对,还是有一部分人支持刘襄的。

  “张公,您对朕之决策有何看法?”刘襄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陛下之决策可于太学推行。孟子曾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太学生乃国之栋梁,更需规矩,如此才能避免太学生误入歧途。”

  “太学乃我大汉学术胜地,有百家博士,太学生若要辩论于太学即可,何故外出辩论?太学生阅历尚浅,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便是我大汉一大损失,”张恢缓缓说道。

  作为法家名士的张恢对于刘襄的决策颇为赞许,在张恢看来若要维护国家秩序,那么管控必不可少,太学生更要加大管控,如此国家才能稳定。

  穆生与白生面露窘色,张恢的一番言语将他们不赞同“太学生私聚过百需上禀”的言行否定的一干二净,甚至搬出了他们儒家孟夫子的言语,让他们无法反驳。

  “张公所言极是,太学生乃我大汉之栋梁,既入太学,便应心无杂念将学业摆于首位。太学生过百之私聚应是少见之事,何来繁琐啊!”刘襄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众人拱手道,儒家大儒都哑声了,他们怎敢继续反驳,自然不愿意自找不快。

  “甚好!朕便说下对太学生的最后一点要求,为避免太学生荒废学业,不尽心学习,太学生每年当有一次考核,由各自学派博士官进行出题,凡累计两次考核不过者,开除太学生学籍。”

  “太学生在太学可学习五年,五年学期满后,由各学派学长与太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