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万士达的台湾行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计划一点也不冲突,甚至还是互利的,在这面时空做大做强一些也是好事情,一定的自保能力还是要有的。招兵买马当山大王,有些扯蛋了,如果建一个工业区,就是几个作坊连成一体的样子,不难的……”

  这话算是定下了调子,当时呢,大家坐下来商量了一下,感觉可行。

  这样,大家最终取得了共识,并且按照要求都分了工,这件事情还是要一起动手去解决。

  所以,万士达这次来台湾其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找寻南宋时期台湾开发情况的资料。

  ――――――――――――――――――――――――――――――――

  有关南宋时期海南的文字资料,网上一找一大把。

  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广州市舶司琼州分司就成立了,海口海关的雏形也就此建立了。

  南宋《诸藩志》曾载琼州所属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当时均设有市舶司分支机构检查过往商船,收取税银。

  这些都是大宋极为看重的收入呢。

  此时在广州、泉州与海南之间形成了两道海上货运走廊,在这两条海道上,总是有众多的白帆顺风而行,它们几日功夫即可到达目的地。

  这是一个自由贸易的时代。

  但是有关台湾的资料可就太少了。

  而且,台湾的相关研究者不喜欢把相关研究发到网络上,而是倾向于发实体书,这不得不让万士达亲自来查找一下了。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l万名官兵到达“夷洲”,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也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但是极不详细。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610年,有一些大陆人群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了大宋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

  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万士达事先在网上查到了台湾有一家叫红龙书店的地方,那里说是卖一些对宋元明清时期台湾有研究的书籍。

  他感觉有意思,还真有卖这样书的书店,摆明了是不挣钱的。

  这家书店不大,书籍的种类也不多,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墙上的书架上。

  书架下还有长条桌,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椅子,供客人坐着预览。

  一个拐角处摆放着高脚花架,上面放着盛开的兰花,此时室内散发着淡雅的兰香气息。

  店内还有一处茶台,看整体的着色有年头了。

  万士达进去的时候,看见那个店主一个人正在用电热杯摆弄着功夫茶,动作非常熟练,是此中高手。

  他便自己慢慢地在那些书架上挑着书。

  那个店主看到万士达正在挑选着一些地方志的专门研究书籍,那些基本上都是一些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