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商人无国界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的勇气都没有了。

  但这只是村民,不是见多识广的商人------色目商们私下里商量要跑了,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在泉州有门路的,就去那里,没有门路的,就去流求岛。

  商人的身子无国界,脑子里无主子,他们可以恐惧,但是他们的心里只有利益,他们擅于用脚选择道路。

  很快就有色目商人逃跑了,等到平章阿合马得到消息时,已经跑了一半多-----以前的海贸,大头目忽必烈都交给了色目商人,连市舶司的管理也交给了他们,不能说不重视他们,但是,没有生意了,他们可不会在留下了,还不如去大宋那里呢。

  这不是商人的背叛,这是正常人的正常选择------换成任何有一点实力的人,也不会留在一个无生意可作,还要白白交税,商人是无法被洗脑的。

  真正的商人,一但有风吹草动,会跑的比兔子还快。

  平章阿合马马上命令人去监守和控制,你们都跑了,我们怎么办??

  当然,他是以保护的名义来派兵的------这更加速了逃亡,没有反应过来的大商大户可以被保护,但是小商小户们就不值得了,他们看明白了形势后,也偷偷跑了!

  大宋地方政府经常有招商引资的任务,而且把这个当成升官考评的硬性指标。

  当时称为“招诱安存之”,五个字里,体现三大理念,一者招商,二者安商,三者定商,就是要让其定居。

  外商来,敲锣打鼓欢迎;外商回,物资奖与文明奖欢送。

  大食国有位叫辛押陀啰的商人要回家了,特赐白马一匹、鞍辔一副。

  广州、泉州之蕃坊,政策尤其宽松,基本上搞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蕃坊里的领导,又由大宋地方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还授予相应官衔。

  蕃商来大宋做生意,国人捣乱者也有,大宋政府却********蕃商正常利益。

  有位叫蒲亚里的回回商人,巨额财富在广州被抢,四人遭杀,蒲亚里也受了伤,丢了大银六百锭及金银器物疋帛,被贼数十人持刃上船杀死蕃佣四人,尽数劫夺金银等前去。

  蒲亚里向地方政府告状了,大宋政府从下到上态度明确:“已帖广州火急捕捉外。”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处理一位地方要员再说,马上诏当职巡尉先次特降一官!

  处分谁?地方政府想哄人?不行,还开具职位姓名,申枢密院。

  大宋政府旗帜鲜明,限期一月破案,破不了案,要拿地方政府问责,官帽都要摘掉,这个经济优化环境力度可够大了。

  直到二十天后捕其盗贼,搜回所抢物品,归还了蕃商。

  大宋政府对所有的商人都不轻易剥他身上衣,夺他口中食。

  先前设立街坊,商品归店经营,后来商业实在太繁荣,从业人员太多,近者坊市之名,尽失标榜,说的就是出店经营的人太多。

  地方政府也有点恼火,道路上也太挤了!

  但是,最终街头走鬼由他走,不是动不动就没收其挑担,他们的理念是,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市民得靠这个养口养命养家养人的。

  大宋政府对商业包括蕃商的主流意见是他发财,我发展。

  以广州城为例。

  虽然那里的地方政府明知蕃商真正的根基其实是在异国,但也明白,若不让其盈利,知将困之,彼则踔海而去,昼夜万里------本来广州城之地非能饶也,若商家一天跑了个精光,广遂将不为州矣。

  与其无事而失广州,孰若捐尺寸之利,为百姓计多也。

  富国先富民,蝇头小利,在政府是尺寸之利,在百姓却是富家之财。

  总之吧,大宋政府还算一个正常的政府,懂一些商业常识,比动不动就会没收的政府好很多了。

  所以,北方大陆来的商人也同样受他们的欢迎,没有人关心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但是,这个时空里还有比大宋更欢迎商人的地方,那就是流求岛。

  商人们多了更多的选择。(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