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到山东半岛去打鞑靼人!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脚来后,屁股马上坐到了流求岛这边,同样开始关心起山东半岛的局势了,千万别被鞑靼人打败了。

  还好,他们有《流求周报》可以看,那上面报道的很清楚。

  当初,张国安岛主教了杨友行几招后,就让他操心去了,自己不管。

  那个小子就是沈千千的帮助下,把周报办得有生有色,都开始在临安城卖了。

  因此,大宋中的平民也都知道流求卫队在山东半岛做了什么。

  “到山东半岛去打鞑靼人!”

  杨友行经常在《流求周报》上写一些这样煽情的口号,以求能鼓动一些热血青年投向山东战区-------其实他们在山东半岛的打法很简单,但是让杨友行写成了热血沸腾的狗斗式打法,差一点写成天上的神仙在打斗了。

  但是,他鼓动的作用不大,这个时空,大多的大宋人脑子里装的都是如何挣到钱钞的想法。

  反而是来流求岛的人增多了。

  因为杨友行经常鼓吹流求岛的经济是多么多么好,社会是多么多么定,好像谁来这里都能随便的发财;山东半岛和流求北部好像遍地是黄金,很随便就捡了一块金子------有关淘金人吃的苦,他倒是一个字也不提了。

  所以,前来这里和去山东半岛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想发财和想要淘金。

  《流求周报》深受大宋平民喜欢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被上面的小说连载迷上了。

  先前,王德发给他们讲过《西游记》的故事,而且带的资料里也有。

  这个时空的小说水平太差了。

  唐朝的文言小说曾以一批精心创作的名篇而大放异彩,留给宋朝的是一个难以攀越的高峰。

  宋代文言小说包括志怪与传奇两部分内容。

  鲁迅先生评论中国小说的发展时曾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因而,宋代文言小说总体成就并不高。

  宋传奇多取材于历史,题材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从汉成帝、隋炀帝、唐玄宗到宋徽宗的帝王生活,笔锋所到,意在垂诫;另一类则为爱情故事,明显不如唐传奇描写细腻,文字也时见芜劣。

  所以,张国安岛主直接拿出了全版的《西游记》,安静每天都让沈千千照着抄一章,然后送给杨友行。

  沈千千得意地转达着安静的话,说:“让你还要学一学人家的写法,比如人物啊,故事啊。”

  好吧,杨友行当时只能再照着抄一遍了。

  杨友行是一个有才华的大宋青年,他领悟能力极强,在这样的抄写中,他确实学了不少东西。

  关键是,张国安岛主和安静都是当老师出身,还是会指导一下他的创作。

  《西游记》在《流求周报》一经连载,别说震惊了大宋平民,听闻大宋官家都要每周必看!

  张国安岛主还让他属上吴承恩的名子,算是提前为他扬名了,当然,这个世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没有了《西游记》,后世的吴承恩若是真有才华,也能写出其它的书来。

  连带着流求岛上的消息,《流求周报》飞快地在大宋境内流传,这个传播效率,可远比什么《小学算术》、《小学几何》、《小学物理》、《小学化学》和《小学逻辑》之类的书籍高多了。

  山东半岛上正在备战的队员们说过,什么军资都可以晚两天,就这个《流求周报》千万别晚------张国安岛主也曾经追过书,他保证过,只要你们好好打仗,不冲动,一切后勤都不要担心。

  好好打仗,不冲动,这是张国安岛主给他们的指示,而且,他们也理解和认定了这个指示。

  所以,那些半大小们在开军事会议时,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

  穆木队长想要出战的打算,基本上被全员否定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