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89 章 况有胡笳引泪流_贵极人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中有见识的大臣都明白,九边的虏祸,看起来是外患,实际是内忧。战争的胜负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一方面是内部的准备与支持,另一方面是外部交战时的预测与调度。

  而中央乃至九边的蠹政,注定军队在与蒙作战中占不了上风。就内政而言,腐败成风的官场上,军饷被吞,屯田被占,私役繁多,兵卒无以为生。居重驭轻的国策下,边军火器不足,甲胄不全,马政败坏,兵卒无以为战。就外部交战而言,互相制衡的结构内,三堂互制、武臣互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都使得军队如处笼中,九边将领为了保住乌纱帽,彻底放弃了积极对抗,转为消极防御。

  这样的局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阁老们深知,即便是冠军侯在世,王守仁亲去,也无法戴着镣铐打赢这场仗。而月池在宣府时,纵使有朱厚照的默许和内阁的支持,纵使她豁出性命,也是只能做到清查屯田,整肃军备,除掉贪将,为接下来的改革扫清道路。但朱厚照不一样,在君主集权到达顶峰的明代,他的到来等于是降维碾压。

  在后勤准备上,人家一道圣旨就能要求户部集府部大臣,备好陕西三边及宣大两年的粮饷。户部尚书梁储焦头烂额,先是发太仓存留米四万石,接着从山东、河南起运临清、德州二仓十五万石米,然后又发太仓银二十万两,召商上纳粮。虽然还是不够两年之数,但还是先马不停蹄给人送去。

  在战场调度上,原来的金字塔式的行政链条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可如今金字塔尖直接落了下来。官员、士卒因天子降临,皆是大受鼓舞,人人都奋勇争先,希望能攀上通天之路。陕西三镇的办事效率还从来没这么快过,文官、武将、宦官再也不扯皮推诿,而是绞尽脑汁,商榷战术,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就连勋贵乡豪、宗室贪官都夹起尾巴做人,谁敢在这时候往枪口上碰。

  不过有一点,朱厚照并没有从京征调军队,而是只带了神机营,选择到此来调度边军。这还是由于内阁苦口婆心地劝说,京师的防卫绝不能空虚。而陕西三边,经杨一清和才宽两任总制的整顿,士卒和马政虽有改善,可也没到脱胎换骨的地步。这是人员上的致命漏洞,但人的不足能被技术上的超前弥补。他此番携带了大量的火器。他自登基之时就令御马监制造火器,在宣府时刘瑾也督促军匠改良火统。之前的这些准备,为这次大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于明一方,皇帝的到来,暂时弥补了制度的缺陷,但这对皇帝本人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皇帝本人要是多谋善断,力挽狂澜,重振军威也并非难事,不过要是皇帝在战场上出了岔子,内阁就只能做好丢疆弃土、死伤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