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明公策可行 此剑寒九州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多,如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派几个死士潜入襄武应非难事,下官浅见,明公此策,可行!”

  “那这事就交你去办!切记,要谨慎保密,不可走漏风声。”

  “明公放心,下官省的!”

  秦广宗往案上看去,才想起那把金刀已被他推到了地上,也就不再去看,说道:“此事如若可办成,斫下唐艾的脑袋,为我秦州、乃至为我大秦除掉了这个大患,我大约也算下可稍弥补些痛失南安的罪过,上可略报大王之恩、孟公之信的万一了。”

  接腔的声音变得欣慰起来,说道:“是啊,明公。”

  “你抓紧时间去办此事,最好赶在大王降罪的令旨到前,把这件事先办出个眉目出来!”

  “诺!”

  ……

  唐艾的书信送到冀县日,冀县东南,千余里处,南阳郡的雉县城下,荆州兵大营中,桓蒙帐内,桓蒙正在给王逸之回信。

  比与唐艾的短信,桓蒙的这封信长得多。

  已经差不多写满三页信笺,写到末尾了。

  或是因渡淮以来的进展顺利,亦或是因北伐中原乃桓蒙的夙愿,伏案奋笔的桓蒙,此时面色严整,神气慷慨,他写道:“北胡肆逆近百载,倾覆社稷,毁辱陵庙,今遇其可亡之会,实是君子竭诚、小人尽力之日也!少康以一旅之众,兴复祖宗,蒙虽不才,愿踵其迹,今渡淮既北,不复洛阳,祭於宗庙,誓不还师!”

  写到这里,信笺已满,回信已写完,但桓蒙却觉得一股说不来的气在他的胸中翻卷,好像还有什么话他没有说出来,好像已写的这些还不足以表达他对於北伐成功、光复洛阳的坚定决心和热切盼望,他离榻下地,提笔在帐内转了两圈,随之,急步回到案前,也不坐了,就半弯着腰,重拿了意也信笺,金钩铁划、力透纸背地写下了一行大字:“设如朝中诸公,徒楚囚对泣,大贼何由而自平,大耻焉得而自雪?仆心如此,盼君能知!临纸惆怅,慨叹盈怀。”

  写罢,桓蒙掷笔,喝令帐外:“即送此信建康,面呈右军!”

  帐外军吏入来,捧信而出。

  桓蒙犹激烈昂扬之气奔涌胸中,他步出帐外,抽剑在手,远眺营北的雉县县城,近观杀伐之气直冲云霄的营地,於帐前的丈余高将旗下,举剑舞之。

  伴随剑舞,从桓蒙口中吟出的一首诗,刚健雄壮,足使壮士奋武。

  诗云:“我徂我征,伐彼蛮虏。练师简卒,爰正其旅。轻舟竟川,初鸿依浦。桓桓猛毅,如罴如虎。发炮若雷,吐气如雨!”

  这是前代成朝开国皇帝成文帝所写之一首诗的前边部分,“伐彼蛮虏”、“桓桓猛毅”,被桓蒙舞诵於此刻、此地,倒是合用。

  将帐左近的卫士、来往的兵卒、路过的文武属吏们,纷纷地围拢周边,观他舞剑,听他吟诗,候其舞、诵罢了,众人齐齐喝彩。

  一人拍手说道:“明公此剑,足寒九州!”

  说话的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此人便正是桓蒙青睐有加,不以其年少而礼敬重之的郗迈。

  桓蒙提剑雄立,威目棱棱,抚赤须说道:“吾忽有所感,一时失态,却使卿等见笑了。”转身大步往帐中回走,唤郗迈跟上,呼他的小字,说道,“嘉宾,昨日军报,洛阳的伪秦一部已到了鲁阳。鲁阳魏贼孤立无援,也许会献城与伪秦,我军不能在雉县多做停留了,明日再打一下此城,若不能速克,我军就绕过雉县,直袭鲁阳!你随我入帐,咱们就此具体商议一下。”

  郗迈应诺,快步跟上。

  ……

  桓蒙次日亲自督战,一战打下了雉县,随即兵向鲁阳,与秦争夺此城。

  这道消息传到定西,已是十日以后,十月中旬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