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章:利己利人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太对了,只有付出该有的努力换来的回报才显得厚重。不然来自于许诺和人情的赐予谁能安心享受?

  建功立业,没有功劳哪来的家业?吕哲在与他们交心的时候,话从来都说的非常透彻。那是明明确确表示出一同打拼,最后共享富贵的朴实之言啊!比什么虚无缥缈的许诺都要来得真实。来得令人心安。

  若是听从父亲之前背叛,军法曹和掌佐不会站在自己这边,共尉对这点心知肚明。他做出了必要的权衡,不过也只是人在遭遇选择时都会做的思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谈什么大不道倒是大可不必。

  人从来都只是看做什么。至于是内心里思考什么,不应该拿来作为批判的理由。如果从因内心的思考来判定对与错,那叫“腹议之罪”。如果认为一个人只思考而没去做也有罪,也叫“莫须有”。

  当然了,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定论,不过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具有智慧,懂得思考,明白权衡。思想德操上的缺失令人不喜,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样的事情永远不可能断绝。

  军法曹派出直属的士卒四处巡视,也将即将出战的命令重复的宣传,在乡里的将士们被限定在某个时刻必需身在军营,因此到处都有向驻地回拢的士卒。

  衡山郡的将士构成有那么点复杂,该是十分之五的士卒出身自六国遗民,十分之三出身自南郡人,十分之二才是衡山郡本地人。

  他们之中六国遗民出身的士卒大多为战兵,也是吕哲一直以来作为重视成军也是相对较早的一批人,若要比什么忠诚度,这些人对吕哲的忠诚该是最高的。

  南郡出身的士卒是成军较晚的一类,他们大部分都是羡慕军人的待遇才在招募的时候应征,因生活在南郡各县的家人因为自己成为军队一员享受到良好待遇,这批人对吕哲的忠诚之心也是不缺。

  而衡山郡这些士卒,衡山郡在吕哲手上的时间不长,一系列在南郡的惠民政策才刚刚开个头,这些人又基本是只为了口饭吃而进入军营当兵,对于吕哲就谈不上什么忠诚了。

  本来也是嘛,哪有平白无故的去感激某人的?只有在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好处之后才会产生好感,吕哲就是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才会有一系列的惠民让利措施,只要他坚持使治下黔首能在他的统治之下得到好处,那么就能将根基稳固下来。

  军法曹忙碌自己的事情,军中的文职官吏也没有闲着。

  因为从百越那里抢夺数百万石的粮食,吕哲军并不缺乏军粮,军中掌佐书写命令从粮仓调出多少粮食成为军粮,军中粮官自然是带人将规定的粮食装车待发。

  一支军队除了士兵和粮草之外还需要非常多的器械,因此有了粮官就会有匠官、医官、牲畜官等等。

  匠官是军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