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大驾卤薄,迁都开始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留守地方,做地方稳定的压舱石!”

  “你们留在金陵,是朕将家托付于你们。守护好金陵,做好日常训练与警备,莫要因为和平而懈怠,莫要因朕不在金陵你们就违背军纪而乱民!同为大明人,当为大明全局着想,无论身居何处,尽职尽责,便是报国之路!”

  对于京军而言,这是一支精锐且骄傲的军队,许多人渴望前往北平,保住京军的身份,为此不惜走动关系,想要找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说情。

  从长远看,留在金陵确实比不上跟着去北平,毕竟迁都之后,留在金陵的军士便从京军成了地方卫所军,能得到的朝廷赏赐、资源开始减少,甚至是二炮局出现了新的火器,留在金陵的军士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装备起来。

  朱允炆清楚军中将士的不甘,可总需要有人留守。

  再说了,草原上的威胁在可预见的三十年内是不会出现的,大明会迎来一段长时间的和平岁月,在金陵和在北平,区别并不是很大。

  七月五日,大朝会。

  内阁、六部、督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国子监、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等在金陵官员齐聚奉天殿广场。

  户部尚书夏原吉奏报:“户部一应账册,一应财物皆已封箱搬运于宝船之上……”

  兵部尚书杨荣奏报:“金陵军士已准备妥当,留守军士、北上军士已完成分割,军士家眷已先行北上,有地方府州县负责接应保障,军士士气高扬……”

  ……

  礼部尚书董伦奏报:“在金陵礼官、器物等安置妥当,北平礼部发来文书,相应迎接礼仪已准备周全,只等皇上迁都莅临……”

  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奏报:“各地府学考试结果已送至国子监,总分值六百,北平国子监拟定于五百五十分及以上者选八百人,南京国子监拟定以五百二十分为线,选定一千八百人……”

  五军都督府梅殷奏报……

  经过逐渐分流,阶段进行,迁都的所有准备工作已是完成。

  朱允炆威严地看着文武官员,沉声道:“迁都北京,奠大明万古基业!诸位齐心,铸大明国运昌盛!”

  七月六日,大报恩寺戒严。

  朱允炆携太后、皇后、太子、其他皇子皇女、在金陵藩王,文武大臣等,至英烈碑广场,为大明英烈上香,告知大明英烈明日迁都的消息。

  看着高耸的英烈碑,朱允炆感叹道:“没有英雄的王朝,长远不了。忘记英雄的王朝,同样长远不了。大明子民之所以能挺起脊梁,傲然于大地之上,便是这些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皇室宗亲也好,文武官员也罢,你们都听好了。”

  “未来的岁月,谁若忘记了英烈,该祭奠的时候不祭奠,该敬仰的时候不敬仰,该来扫墓的不来扫墓,无论是朕的子孙,还是其他藩王的子孙,都将被钉上耻辱之名!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