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两只手的问题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荒废的教坊司内,人员是京师中的孤寡妇人。

  明初战争死了很多士兵,出现了大量孤寡妇人,这些人中,有多数即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儿子,无依无靠,只能通过纺织缝补衣物勉强度日。

  马恩慧皇后以后宫名义,招纳孤寡妇人轻役内宫,赏以月钱,即关怀了孤寡群体,又在民间赢得了声望,就连一向挑刺的都察院,也上了几封奏折,赞扬皇后母仪天下,关怀有方。

  浣衣局就这样以外包的形式,实质上裁撤了下去。

  虽然没有摘牌浣衣局,但如果走入浣衣局的话,则会发现绝大部分房间,已改造为织造工坊与仓库。

  因为浣衣局在皇宫之外,进出货物也变得更为便利,节省了不少人力。

  当下的医用纱布织造,联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浣衣局与二王所产,已接近日六百匣,每日参与其中的宫女,超过一千六百人。

  若不是民间商队还有一些石油,凡士林怕都要断绝。

  加之商队听闻京师石油价高,有利可图,便从其他府县低价买入,运抵京师后转手高价卖掉,这才保障了石油供应的稳定。

  商人图利,转运货物,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市场资源配置。

  朱允炆并不需要征用民力、兵力,将边关或山西等地的石油运输过来,商人会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切,只不过需要支付一定银钱罢了。

  夜风微动,吹散了朱允炆的思绪。

  朱允炆看向一旁的骆颜儿,轻声说道:“其实,他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你,是你的那双手触动了朕,是你的智慧,给了他们机会。”

  骆颜儿看着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如春之花绽,从容且动人。

  翌日。

  马恩慧用过早膳后,对双喜问道:“昨儿皇上在哪个宫就寝的?”

  双喜苦涩地看着马恩慧,道:“回皇后,皇上昨儿在谨身殿就寝。”

  “谨身殿?”

  马恩慧皱了皱眉,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朱允炆看着苏州知府姚善的奏疏,暗暗惊讶,没想到在这大明,竟然还有敢为天下人先的人才。

  北平布政使张昺解禁商人,朝臣反对,稍微透漏点风,说打算在北平府施行新商业之策,采取十五税一的商税,张昺都没反对,商人自己都没说什么,朝堂又开始躁动了。

  朱允炆正愁不知道如何切入革新商税,说服朝臣,现在好了,姚善这封奏疏,可谓是及时雨。

  “召解缙、黄子澄、夏元吉。”

  朱允炆欣喜不已。

  对于姚善的奏疏,黄子澄、夏元吉已看过复本,也猜到了朱允炆会召,只不过没想会如此之快。

  朱允炆直截了当地问道:“苏州府想要试行新商业之策,你们有何看法?”

  黄子澄为户部尚书,第一个回道:“皇上,新商业之策,改变了太祖时期三十税一的低税,会否过于损害商人所得利?若在苏州府试行十五税一,而苏州府之外的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常州府等地皆是三十税一,是否会让苏州府成为商税高地,致使苏州府商人奔离?”

  朱允炆微微点头,黄子澄在户部确实工作尽心尽力,能提出这两点,说明他对于商业问题,是下过功夫的。

  商业运作,如无形之手,自有规律。

  而朝廷管控,如有形之手,如果将这只手伸开,政策便是拇指,税收便是食指。

  商人跑还是留,就看拇指与食指,能不能捏得住。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