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各怀鬼胎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维,只是他不想说话,因为他确实感觉到累了。

  他是崇祯朝的兵部尚书,眼见着大明的灭亡,弘光朝的建立。又见到弘光朝的灭亡,鲁王监国,他觉得真累了。

  看着小朝廷中的勾心斗角,他不是不想中兴大明,而是力有不逮。

  又譬如右佥都御史钱肃乐,他原是大明朝刑部员外郎,明亡之后,在宁波与贡生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等倡议起兵抗清,之后与张煌言等人请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

  虽是文臣,却也懂兵事。

  如今浙东,真正与鞑子交过手而没死之人太少了。

  可现在,眼前就有这么一百多活生生的士兵,个个都是面对面与清军厮杀过的。

  以这批人会基干,组建一支军队,那会是什么样?

  麾下有这样一支军队,做为上官,又能得到怎么的荣耀和名声?

  不言而喻。

  钱肃乐带过兵,太明白这种老兵与临时征召义军之间的差别了。

  所以,他趁着方国安和王之仁争执的时候,拼命地向鲁监国使眼色。

  朱以海对钱肃乐的意思,心中还是了然的。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有拥立之功,如果这朝中要选一个朱以海信任之人,钱肃乐就算不是唯一一个,那也是第一个。

  只是朱以海并不认为,一个区区哨官和一百多溃兵用有多大的用处。

  方国安麾下有三万人,王之仁麾下有一万人和八千水师。

  这一百多人,实在不能提起朱以海的兴趣来。

  但有一点,朱以海很清楚。

  身为皇族,特别是现在就任监国之位后,朱以海就更清楚了。

  那就是平衡。

  为上者,最要做的就是平衡。

  与对错、忠奸无关,只关乎力量的平衡。

  方国安、王之仁的力量太大了,朝中文臣已经很难压制这二人。

  朱以海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方、王实力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所以,朱以海需要找机会压制方国安和王之仁,对他们示以警告。

  这警告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赞同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赞同。

  既然你们都想要,那我就偏不给。

  朱以海虽然不看好吴争,但,此时吴争就是警告方、王二人最好的工具。

  于是,朱以海对钱肃乐,微微颌首。

  收到朱以海讯号的钱肃乐,立即出列道:“禀监国殿下,臣以为吴争击杀鞑子,引军民千人南来,为得无非忠于大明,是投效我朝。故,臣窃以为,朝廷须施以优渥,加以厚待,如此,天下百姓感念殿下宽仁,必会效仿,纷纷来投。恳请殿下三思。”

  此言一出,方国安、王之仁随即停止争吵,互视一眼,在一瞬间,双方达成合作。

  方国安道:“钱御史此话差矣,区区哨官,那不足以影响到天下人心。再说了,吴争及其部下在本公和兴国公麾下受到重用,一样彰显朝廷善待归附军民之心啊。这样,本公就不与兴国公争了,吴争归我,其麾下士兵和船只归于兴国公水师。兴国公,你以为如何啊?”

  王之仁上前一步道:“大善。殿下,臣以为越国公建议,甚好。”

  眼见这二人一唱一和,朱以海肚子里,连骂三声“小娘皮。”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