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 科学家的猜想_异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熊勇伟等前卫的科学家们设想的人类进化路线图主要有四大步骤。

  第一步,在硅基尚不能“创造性思维”时,进化为“碳—硅基”新人类。

  将人的大脑独立出来,摆脱身体束缚,与硅基结合,整合碳基的创造性思维与硅基的记忆、计算功能。

  实现这一步,“碳—硅基”新人类将推动科技跨跃式精进。

  第二步,当“碳—硅基”新人类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可实现在纯“硅基”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碳—硅基”新人类将会选择摆脱碳基,进化为纯硅基。

  那时,肉体人类将彻底被取代,纯硅基承载的意识,可称之为“硅基意识”。

  第三步,“硅基意识”势必继续推进意识进化,对科技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将达到人类无法想像的高度。

  与此同时,“硅基意识”将不断发现新的更好载体,发展成为更加强大的一个甚至多个“某基意识”。

  第四步,进化到最后,意识将彻底摆脱对载体的依赖,进化为无载体的纯意识态。

  纯意识态,将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水平!

  人机交互试验的目的,难道是想实现上述“进化路线图”的第一步,由纯碳基人类进化为“碳—硅基”新人类?

  相较于熊勇伟院士的天马行空,李爽、汪国庆两位院士的研讨方向要切合现实得多。

  他们思考的是:假如“失脑”是“人为窃取”,那么,查明窃取手段,即,“窃贼”如何把握时机于无形之中做到无创取脑?这对于案件侦察才具有现实意义。

  设身处地站在“窃贼”角色思考,需要解决3个问题:

  首要问题是“时机”。

  人类停止呼吸,大脑缺氧,脑干通常在10分钟内就会死亡,从而达到临床上的死亡条件。

  但为稳妥起见,临床医生通常并不会在这个时候立即宣告死亡,而会再作进一步观察。

  因此,当临床医生正式宣告死亡时,逝者大脑在现有医学体系的认知中早已是确信无疑死亡。

  但所有监控案例中,逝者大脑消失却都发生在正式宣告死亡后3—8小时之间,难道“窃贼”动用如此高超的窃取手段,只想得到一颗颗“死脑”?

  这不符合基本逻辑。

  科学家们认为,“窃贼”要的一定不是死脑,至少不是现有医学定义上的死亡大脑。

  那么,宣布死亡后3—8小时,大脑有可能还是活的吗?

  在过往的大脑试验中,有这样的案例!

  有公益性研究报告早已证明:将初逝者大脑组织切片放入培养液,部分切片细胞的生命活动可维持长达数周。

  这可能为手段高明的“窃贼”提供一种思路。

  宣告死亡后,向逝者大脑注射某种制剂,以供大脑细胞维持最低限度的“存活态”。这种存活态既不会导致逝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