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54章 你算过奉天子的好处到底值几块钱吗?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他还是会面临很多分裂,面临很多下属因为“我只是效忠袁绍这个人,而非效忠袁氏王朝”而分离出去。

  从秦始皇以来,皇帝世袭而臣子不得世官,这已经是一个最大的硬伤。曹操挟了那么多年天子,为的就是敌人的初代目死后传位那一刻准备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刘备能最后留下一块地盘,还是颇有历史的侥幸——幸亏刘备比曹操年轻,死得比曹操晚。否则,因为曹操没称帝,刘备也不敢称帝,刘备先死的话,一个还没当皇帝的刘备,要把区区“益州牧”传给刘禅……呵呵,恐怕有诸葛亮都很难镇住了。

  从这个角度说,刘备临终托孤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实也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刘备是见过袁绍和刘表因为“死得比曹操早,所以一生基业瞬间清零”惨状的。在他心里,哪怕真给诸葛亮,也比给曹操好。

  刘备临终时的心态,说不定都还没适应皇帝的身份,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传位的袁绍和刘表”。后人因为历史的光环,觉得刘备比袁绍刘表强得多,但仔细分析,就发现最关键的一点强,还是“寿命”。

  只要你能以一方诸侯的身份撑住不老死,熬到不敢代汉称帝的国贼先老死、他儿子为了防止继位过程中的损耗、憋不住把汉的大旗撤了,你就也熬出头了。刘备孙权是不是绝对比其他消散在历史长河里的军阀战斗力更强,这个不好说,但他们命长是最大的优势。

  ……

  李素前世这些深刻的认知见解,其中的例证部分,当然是不能跟鲁肃说的,因为都还没发生。

  但是,原理是可以跟鲁肃推演的。

  所以,他也就跟鲁肃煮粥论奉天子,逐一把上面三点整理清楚、让鲁肃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完善论据。

  鲁肃果然举一反三,很快把结论总结出来了。

  “伯雅兄真乃天下奇才,竟然连‘奉天子到底有多少好处’这种大逆不道的问题,都敢想得这么清楚。

  如此说来,因为将来我们自己就要讨董,所以无论是否奉天子,董卓逆贼的地盘,征西将军都能拿到手,无非是多个天子,可以让那些逃散的贼将愿意回来归附。如果这一块的利益不够大,也就没必要为了这一点而急于奉天子。

  第二方面,如果是为了奉天子而自动得到那些并无雄心的军阀的归附,就要看周边这样的军阀多不多。如若我们在扬州,跟那些懦弱的自守之贼接壤,那么奉天子就是急切的,如果没有这样的郡县可以吸纳,奉不奉也就无所谓了。

  最后,如果是为了‘让强敌天寿熬尽’,因为传位换代而被奉天子的一方收归,那就要看周边强敌首脑的寿命、健康而定。如若周边强敌的首脑已经五六十岁,天年将尽,或者身体羸弱,奉天子就有好处。如若武力征服之,都还耗不到他们老死,天子也就没什么用了。”

  袁绍没死的时候,曹操的天子名分从袁绍那儿捞到什么实际利益了么?袁绍根本就不鸟天子好吧。

  这,才不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而是做了精算定量分析。把天子的价值,精确到了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的程度。

  李素跟鲁肃这一番推演之后,心中也觉酣畅淋漓。他敢说,这一世无论是荀彧还是沮授,在“奉天子的好处”这个问题上,都没有如今的他俩想得精细透彻。

  主要是这些话太大逆不道了,没法跟刘备这样秉持仁义的人说,只好李素鲁肃这俩敢说“目前这个汉室不可复兴”得明白人关起门来私下里吐槽,私下里形成统一战线。

  当然了,这一世的鲁肃,说的肯定不是“汉室不可复兴”了,而是“目前这个汉室不可复兴”,毕竟主公还是个姓刘的,可以重新搭建一个汉室,大修不如重建。

  李素:“子敬能有如此见识,我也放心了。北方之事,就交给你了。”

  鲁肃:“伯雅兄放心,今日与你肺腑长叹,小弟也更有信心了,不会让主公被仁义感召而乱来的。兄尽管内修政理、南抚蛮越。你觉得什么时候算天下有变,咱就为那一刻做准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