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五章:分省录取制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且长期稳坐第一的宝座。

  尤其是赣江中流的吉安府,在前一百年间,居然产生了四百二十六名进士,还有三十三位巍科人,你敢信?

  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震惊的是,建文二年和永乐二年连续两次科举殿试中,一甲进士六名,吉安人就包办了五名。

  现在大明朝的贡生们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全国科举看江西,江西科举看吉安。

  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江西吉安人在科举上,一直是比较有造诣的。

  然而在大明朝,你想要当个举人容易吗?

  就这回策问来说,西南治夷之问,你光是给皇帝猛拍龙屁就行了?

  首先,你拍的要漂亮,还不能太露骨。

  如果试卷里夸的太恶心,很可能会引起反效果,到时候取仕取不成,小命可能也要没了。

  这还是其一,另外主要的,你还得有真才实学。

  就比如,先猛夸一通,朝廷在西南开办社学,并颁行有功名者到西南讲学两年优先补缺的政策,如何如何有先见之明。

  然后话锋一转,说这政策有个小瑕疵,提几句有建设性的意见,说说自己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看法。

  试卷上要是能做到这些,取个金榜进士出身就没跑了。

  可这也就能让你上金榜,要是被钦点为状元、榜眼、探花这种前三甲,首先个人能力要真的强,起码纸上谈兵的功夫,不能比赵括弱。

  其次,还得会来事儿,会说话。

  ......

  贡生们在争论,朝里也没闲着。

  朱由校只知道这是自己登基后第一回殿试,甭管是不是懒,也甭管想不想去,为了显示出对殿试的重视,也要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当然,最开始朱由校是没想到会这么麻烦的。

  再一听考殿试那天,皇帝要端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朱由校顿生后悔,当时就有点后悔。

  后来满怀希冀的一问,殿试至少要特么三个时辰,朱由校就变成苦瓜脸了!

  三个时辰,就是后世的六个小时,整整半天啊!

  这时间朕就上边坐着当个吉祥物,一动也不能动,这怎么熬过去?

  看着阶下商量火热的群臣们,朱由校一咬牙、一跺脚,不就是当一回监考老师么,皇帝说过的话能后悔?

  再无聊也得干了!

  因为赵南星去职后,吏部尚书一时有所空缺,这回作陪的,就成了主考官魏广微等几人。

  这次朝议的主题,是朱由校想搞个大事。

  上次说到,洪武朝发生了南北榜案,自那以后,朱元璋将科举考试定制成了南卷、北卷。

  后来,又增加了中卷,把全国划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域,分别录取进士。

  这录取数量也不一样,相对实力比较强的南方各省,录取人数就要多一些。

  北方大多都在边陲,需要稳定边疆,所以占据了剩下那些的一大部分,余下那一丁点,就分给了实力不怎么强,也闹不出什么浪花的“中间人”。

  朱由校这回想搞的,就是将南北中卷制,进一步发展成分省录取制。

  “朕御极不到二载,偶有感触,发觉这南北中卷,虽可以调和南北中三处的人才组成,但无法对各省的人才进行有效录取。”

  “简单来说,每次殿试,总会有一大批真有才学的考生,或因道路偏远,或因名额不足,年复一年,屡考不中。”

  “朕想着,这次壬戌科殿试,就按省份出卷,各省均有不同,众卿以为呢?”

  语落,朱由校侧首,静静望向殿内一脸懵逼的群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