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六章:改变世界的利器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名字——痨病。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青霉素对于战争的帮助绝对不会比任何一件先进的武器装备差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真正的指挥官应当清楚,战场上最宝贵的并不是那些铁疙瘩,而是士兵。每一个有经验的老兵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这些财富随着战争的消耗而减少,其中一少部分是直接死在了战场上,而更多地则是因为伤重不治身亡。而导致伤员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细菌感染以及伤口发炎化脓,战场上只要伤口不化脓不感染,伤员完全恢复的机率在80%以上。

  此时世界大战的阴霾已经笼罩了大半个世界,德国的那位疯子已经成为了元首,意大利的那个老东西也更是已经执政了15年之久,西班牙内战的烟雾还未消散,苏联的大清洗还在进行,很快整个世界都将被拖入战争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