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05、1006节 “校尉太小,司马太老,都尉正好。”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三年才被招募上。

  没办法,对占大唐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家百姓来说,子弟的出路,无非是读书科举和从军。

  读书科举更难,录取比例更低。相对而言,拿到兵额还是要容易的多。虽然从军风险大,可真是一条好出路了。

  要是这两条出路都没了,那除非运气好,不然就要种一辈子地,务一辈子农,这辈子也就这么过了。

  大唐民间,已经有了一些风气。据说待嫁女子,最喜欢的是年轻的新科进士和学宫学士,其次就是武士。

  武士当中,最受媒婆和待嫁女子青睐的,就是队正或都尉军衔的下武士。

  为什么呢?

  因为队正或都尉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武官了,而且年纪往往只有二十多岁。既年轻,又有前途。

  而队正以上,大多年过三十,有点老了。大唐待嫁女子也就十六七岁,年龄差距比较大,未免不美。

  而军职更高的,年纪不但更大,而且也多半看不上小门小户的农家女,她们当然也有自知之明。

  如此一来,统带一百多兵马的小小队正,反而是最受民女欢迎的武士。

  所以民间有话说:“校尉太小,司马太老,都尉正好。”

  议完了军务,终于又提及农事。

  李洛说了半天,端起茶盏,对崔秀宁道:“梓童,这农事你来安排。”

  崔秀宁道:“棉花种植,如今已经推广天下。各地百姓,都用上了棉布。明年,朝廷就要全力推广红薯、土豆、玉米、番茄、辣椒、南瓜等殷洲作物。”

  “大司徒,这些作物育种了几年,种子够推广了么?”

  户部尚书出列道:“回娘娘话,这些殷洲作物,要说全国大量推广,那还差的远。可本土每个乡各种十几亩,却是够了。臣的意思,种子只分到乡一级。等到两三年后,再分到每家农户。”

  崔秀宁点头,“那也算是全国推广了。户部就拿出分配章程,按照各地人口田亩数量,酌情安排便是。朝廷的种子分到各州,再由各州自己来分。户部的部令,要严令各地官员妥善保管种子。哪里出了事,就问责哪里的官吏。”

  “这些作物,对耕地要求低,产量却比稻谷麦子高。本宫称之为副粮。要是副粮全国推广,很多不宜种植主粮的耕地就都能用上,起码能多养活几千万人。喂养牲口和家禽的食料也有了。”

  “陛下娘娘放心。户部已经拟定好了大概的章程。等完善了章程细案,臣就呈奏预览。”

  崔秀宁道:“章程细案不必进呈了,就直接交给政事堂。妥当不妥当,政事堂看着办。通过后直接下朝令就是。”

  各部各寺的政务,不能事无巨细都让皇帝亲自研究决断。不然,政事堂的意义何在?皇帝皇后只指出方向和大概,抓住纲就成。相对细化的执行方案,当然要宰相们决断。

  否则的话,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