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五章 钱与文艺复兴_名监督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聊个电话,有人就能化了,甚至如一滩烂泥一样,这当然是名监督的功劳,虽然他草野幸大概不想承认这个。

  总体而言,在香港跟发哥的这一出,草野幸是有些意外的,但他又觉得很好。

  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姜汶。

  姜汶这个人实在是有太多可说的了,他的那个脾气,还有那个性格,或者这个顺序是说反的,因为有这个性格才有那种脾气。

  而且,他的电影里……嗯,基本上就只有他一个人。

  拥有极强个人风格的导演以及演员,在中国也许并没有监督,但是,姜汶是那种能一个人能把一部电影给包圆了的家伙。

  也许那部电影里有许多其他的角色,但最后叫观众能记住的,总是只有他一个。

  也许这样的概括有些过于绝对,就说以前也不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有别人压着他,有刘小庆,有巩利,有李宝田……关键还有张一谋。

  从某个角度来看,陈大导也想压他,但很可惜,没有成功。

  当姜汶的对手变化了之后,也就是,并没有人在分量上,在其他方面,能压制或者至少均衡一下的时候。

  他的电影里就只有他了。

  于是乎,这样的电影就出现了一种薛定谔的状态。

  好的,就极好。

  差的,就极差。

  甚至很多时候,观众并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还好,姜汶不是那种喜欢骂上一句,‘你们看不懂!’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炒股票的人,懂金融行业的人,大多知道一个词儿,多杀多。

  意思就是,当一个大行情来到甚至走到了顶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就省下了一个多头,已经没有了空头,没有了对手,更没有了交易对象。

  怎么办?

  多杀多,自己杀了自己。

  姜汶的电影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他在电影里自己杀了他自己。

  当然,这一点他自己可能还不清楚,于是乎,就总出现薛定谔状态。

  所以,实际上姜汶电影的问题就在于,他得有‘对手’。

  草野幸把这一点看的清楚了,所以,这次香江之行,其实就是给姜汶找对手。

  发哥这个对手,应该还可以吧。

  至于别的,不还有他草野幸这个对手嘛。

  跟冰美人聊天,那……应该不算是什么聊骚吧,冰美人本来就很骚。

  ……

  不过,在大概差不多时间的美国,还发生着一件事。

  洛杉矶,好莱坞,这每天都欢迎着全世界追求电影梦想的人。

  总之,很忙就对了,可是,那些已经差不多实现梦想的人呢?

  “一部关于旧时代的电影?”

  “在中国,人们喜欢叫那个时代为旧社会。”

  “哦,旧社会?为什么?”

  “因为现在是新中国呀。”

  “嗯……听着还很有趣的嘛。”

  “当然了,那个,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也加入呢?”

  “我能加入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